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

【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

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

文章插图
……
本研究通过收集全国较大范围内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调查资料 , 得出我国正常新生儿黄疸的峰值和平均值 , 为临床诊断奠定基础 。
采取统一课题设计、多中心协作的方法,对87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天(24h内)开始每天测量微量血和经皮测胆红素,监测至胆红素水平相当于68.4μmol/L以下 。对其中56例 血清胆红素峰值大于220.5μmol/L , 做脑干听力诱发电位的测定 。
结果表明:(1)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2~ 3天开始出现黄疸,第5天达高峰,平均峰值为(204±54.69)μmol/L。血清胆红素峰值超过220.5μmol/L者占34.4% 。(2)不同地区(P<0.01)及不同季节(P<0.05)出生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值差异有显著性 。(3)在围产因素中,新生儿早期的胆红素水平与胎龄(P<0.01)、分娩方式(P<0.01)、出生1~ 3d的生理性体重下降(P<0.001)及红细胞压积水平(P<0.001)相关差异有显著性 。
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与国内外其它报道相似 , 但平均峰值高于既往报道的局部人群的峰值 , 更明显高于西方国家的新生儿 。血清胆红素峰值超过220.5μmol/L者占34.4% 。56例血清胆红素超过220.5μmol/L的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脑干听力诱发电位无异常发现 。提示正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应高于现行标准 。从而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标准也应相应提高 。

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