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六腑 小肠

【第二节 六腑 小肠】

第二节 六腑 小肠

文章插图
……
小肠居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包括回肠、空肠、十二指肠 。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与心相表里 , 属火属阳 。
(一)小肠的解剖形态
1.小肠的解剖位置: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相接处为幽门,与胃相通 , 下端与大肠相接为阑门,与大肠相连,是进一步消化饮食的器官 。小肠与心之间有经络相通,二者互相络属,故小肠与心相为表里 。
2.小肠形态结构:小肠呈纡曲回环迭积之状,是一个中空的管状器官 。“小肠附后脊 , 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即大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灵枢·肠胃》) 。小肠包括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 。
(二)小肠的生理功能
1.主受盛化物:小肠主受盛化物是小肠主受盛和主化物的合称 。受盛,接受,以器盛物之意 。化物,变化、消化、化生之谓 。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 , 即受盛作用;二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 , 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和吸收 , 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 , 精微由此而出,糟粕由此下输于大肠,即“化物”作用 。在病理上,小肠受盛功能失调,传化停止 , 则气机失于通调,滞而为痛,表现为腹部疼痛等 。如化物功能失常 , 可以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
2.主泌别清浊:泌,即分泌 。别 , 即分别 。清,即精微物质 。浊 , 即代谢产物 。所谓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对承受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并随之进行分别水谷精微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分清 , 就是将饮食物中的精华部分,包括饮料化生的津液和食物化生的精微 , 进行吸收,再通过脾之升清散精的作用,上输心肺 , 输布全身,供给营养 。别浊,则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 , 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其二,是将剩余的水分经肾脏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形成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膀胱与肾为表里 , 俱主水,水入小肠 , 下于胞 , 行于阴,为溲便”(《诸病源候论·诸淋候》) 。因为小肠在泌别清浊过程中,参与了人体的水液代谢 , 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所以张景岳说:“小肠居胃之下,受盛胃中水谷而分清浊,水液由此而渗入前 , 糟粕由此而归于后,脾气化而上升,小肠化而下降 , 故曰化物出焉”(《类经·脏象类》) 。
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正常,则水液和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 。若小肠功能失调,清浊不分 , 水液归于糟粕,即可出现水谷混杂,便溏泄泻等 。因“小肠主液”,故小肠分清别浊功能失常不仅影响大便 , 而且也影响小便,表现为小便短少 。所以泄泻初期常用“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疗 。
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即消化吸收过程,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重要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 , 食糜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清(即精微含津液)和浊(即糟粕,含废液)两部分,前者赖脾之转输而被吸收,后者下降入大肠 。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在脏象学说中 , 往往把它归属于脾胃纳运的范畴内 。脾胃纳运功能,实际上包括了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全部内容,以及营养生理学的部分内容 。故曰:“人纳水谷,脾化精微之气以上升,小肠化糟粕传于大肠而下降”(《医原》) 。所谓“脾化精微之气以上升”,实即小肠消化吸收的功能 。所以,小肠消化吸收不良之候 , 属脾失健运范畴之内,多从脾胃论治 。
(三)小肠的生理特性
小肠具升清降浊的生理特性:小肠化物而泌别清浊 , 将水谷化为精微和糟粕,精微赖脾之升而输布全身 , 糟粕靠小肠之通降而下传人大肠 。升降相因,清浊分别,小肠则司受盛化物之职 。否则,升降紊乱 , 清浊不分,则现呕吐、腹胀、泄泻之候 。小肠之升清降浊,实为脾之升清和胃之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 。

第二节 六腑 小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