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疲劳也会发生精神病


旅途疲劳也会发生精神病

文章插图
导读:旅途精神病是指一种病前存在明显的综合性应激因素(如精神因素\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在旅行途中(铁路、公路、水路、或空中旅行),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 。……
旅途精神病是指一种病前存在明显的综合性应激因素(如精神因素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在旅行途中(铁路、公路、水路、或空中旅行) , 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 。
研究认为旅途精神病的发病原因有三点:①由于语言知识贫乏而引起的言语隔阂;②疲劳引起的活力减低;③病前有分裂性或癔症性的个性 。有认为,旅途精神病的发生与病前依赖或孤僻个性、连续不眠所造成的精神疲乏、反复加重的躯体状况薄弱有关 。上海吴文源教授等承担了铁道部课题“旅途精神病的综合因素分析” , 对该病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如下:①旅途精神病患者多数为初次乘车旅行、文化程度低、以农民及打工者居多,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乘车时间长,连续不眠时间长 。②由于列车超员严重,患者所处车厢内CO2浓度高 , 大部分患者在硬座车厢无座位,他们或站立或困于一隅,身体活动受限 , 势必极度疲劳 。③患者长时间持续无进食或很少 , 车厢内供水次数少则更加重饮水量的减少,在上述状况下,患者身体内环境失代偿,出现生理指标的异常(如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钾、红细胞压积等) 。④患者具有内向或偏执的性格,表现为沉默、孤僻、悲观,对他人有敌意等,具有一定的易感心理素质 。⑤患者往往在上车前就具有前途未卜、焦虑不安的心境,大多是首次出门 , 随身携带有来之不易的创业本钱,处于陌生的车厢内,缺乏人际交流 。③旅途精神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地理和时间分布规律:地理环境以从内地至乌鲁木齐的兰新线一段最多,这一段处于千里茫茫戈壁 , 人烟树木罕见,属于干燥的高原气候;时间方面以1月至3月春运高峰期间最多 。也有学者认为时区差在病因学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以航空旅行最为突出) 。
临床表现 它符合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特点,其表现形式多样 。有四类症状群:第一类为地点定向障碍、伤人、人物定向障碍、自我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无法有效交谈、焦虑;第二类是眼神迷茫、无目的行为、其他妄想、幻嗅、毁物;第三类是被害妄想、恐怖、跳车、幻听、胡言乱语、错觉、遗忘、痴笑、理解困难、言语零乱;第四类是关系妄想、哭泣、幻视、幻味、忧郁 。从临床分型可归纳为两类:一类以意识障碍为主 , 一类以思维障碍及行为障碍等为主 。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其病程多在数小时至1周左右,多数患者停止旅行或充分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若应用精神科药物一般较小剂量即可有效 。由于缺乏长期随访资料的调查研究 , 故对其预后尚难下定论 。随访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承认当时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帮助;部分患者停止旅行后到综合医院门诊就诊 , 曾服用中药、营养补剂、镇脑宁、芬必得等,但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且未发现复发的病例 。从目前研究来看,旅途精神病的近期预后较好 。
【旅途疲劳也会发生精神病】治疗 ①对主动向乘务员反映有头昏、紧张、不安等表现的旅客,除耐心安慰外 , 改善患者所处旅行环境或条件,充分休息,同时可给予少量地西泮口服,注意观察,专人监护 。②当患者意识障碍较轻,无冲动或兴奋紊乱时,可给少良氟哌啶醇或氯丙嗪口服,同时加强监护 。③当患者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或有被害妄想时 , 须注射地西泮剂 。年老体弱者减量 。病情不见好转的,可肌肉注射氟哌啶醇,合并东莨菪碱 , 症状缓解后改用口服片剂 。由于这类病人的惊恐反应易出现自杀、自残和伤人行为,为此必须进行隔离保护,必要时用保护带约束病人 , 但要注意捆扎部位不可太紧,以防肢体由于血供不足而受损 。半小时察看一次,并定时给病人喂食物 。必要时就近停止旅行,并护送至专科医院治疗 。

旅途疲劳也会发生精神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