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圆子贴门习俗的来历


冬至圆子贴门习俗的来历

文章插图

冬至圆子贴门习俗的来历
1、冬至圆子贴门习俗的来历
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这个风俗源于一个民间传说:一年的冬至,有一个老乞丐无钱掩埋冻死的妻子,只好将女儿卖给富有人家作奴婢 。女儿痛不欲生,一时昏了过去 。老乞丐连忙讨来一碗米汤,一口一口地给女儿喂下去,慢慢地女儿终于苏醒过来 。老乞丐又为女儿讨来几粒糯米圆,劝慰女儿: “我们今日分别,就像这圆仔分成两半,现在咱们一人吃一半,等将来日子好了,咱们团圆了,再吃圆仔 。”之后,老乞丐告别了女儿,掩埋了妻子之后就又上路乞讨了 。三年过去了,老乞丐依旧没有回来找女儿,女儿想念父亲,盼望父女俩早日团圆 。在一年的冬至节,她心生一计向主人建议说: “冬至时大家都吃圆仔,我们也应该把圆仔敬献给门神才是 。”主人同意了,她搓了两个大圆仔粘在门环上,以寄托自己对父亲的思念 。她的孝心感动了后人,人们相沿成俗,流传至今 。
2、冬至的历史渊源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
3、冬至的传统食物有什么
北京馄饨: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
立冬和冬至有什么不同
1、立冬是一年中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
2、冬至是北半球白昼的减少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 。
冬至养生要注意什么
1、审慎调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 。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 。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 。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 。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 。上述几种,均属美味,在冬季可作为进补的佳品 。
【冬至圆子贴门习俗的来历】
2、御寒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 。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
3、养藏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 。补养肾脏十分重要 。

冬至圆子贴门习俗的来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