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热艾灸哪里


肠胃热艾灸哪里

文章插图

肠胃热艾灸哪里
1、肠胃热艾灸哪里
1.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
1.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
1.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 。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 。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
1.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 。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 。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
2、脾胃的重要性有什么
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 。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告诉采访人员,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
3、脾胃不好的症状有哪些
3.1、脸色发黄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
3.2、鼻头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
脾胃热的原因有哪些
1、外邪入侵
因为个人的体制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脾胃湿热很大的原因就是体内外邪入侵,湿气进入体内如果不加以调理的话,长期以往下去就会伤害我们的脾脏健康,外感风寒和内蕴的湿气结合之后就容易出现湿热的情况,所以在平时注意保暖也是很重要的 。
2、饮食不科学
经过科学研究的发现,如果平时饮食没有规律可循,天天胡吃海吃的话,基本上都会出现脾胃受伤的情况 。在我国的很多中医名着中都有记载,就是饮食加倍,对于脾胃的伤害也在加倍 。日常如果爱喝酒,饮食吃太饱或者是吃的食谱上过于的油腻以及不干净,还有饮食没有规律,这些都容易损伤我们的脾胃,导致出现气滞以及食滞的情况 。而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身体出现化热的情况,这就导致出现湿热的问题了 。
3、心情问题
心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如果心情不好,那么会导致忧思郁结在心中,这样身体也会越来越差 。过度的忧虑会导致心情不好,这就严重影响了肝脏的疏泄功能 。
脾胃不好的症状有哪些
1、脾胃虚寒
中医名词,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
2、脾胃湿热
【肠胃热艾灸哪里】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 。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 。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

肠胃热艾灸哪里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