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和禁忌

【中药配伍和禁忌】

中药配伍和禁忌

文章插图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乃古人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总结出的其性味功能的相反畏恶(如“神农”尝百草),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祖国医学在用药上的安全,其功不可灭 。然而,因受历史的局限 ,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并非尽善尽美,尚有探讨之处 。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斗胆对此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为叙述的方便,首先摘抄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全文如下 。十八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通用名: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通用名:丑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脂;官桂畏石脂 。
反药畏药不一定都反都畏

就拿甘草所反之药来说,在临床上,曾有中医师治乳腺增生,用“小柴胡汤”加海藻、浙贝母、甘草等药,疗效不错,而且治愈十余例 。至于甘草与大戟、芫花、甘遂三峻利之品合用是否相反或不反,尚未见临床报导 。据文献记载:甘草与上述三药共浸组的毒性较分浸组的毒性显著增高 , 从而抑制三者的利尿、泻下作用,同时还增强甘草的毒性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余以为 , 甘草乃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的佳品,对于一些有拮抗作用的中药合用 , 便能调和 , 如抵当汤等(注:成方本无甘草,因用汤剂,有人加入甘草,使之相安无事,且效果满意) 。此外,甘草还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如对半夏、乌头等品之毒 , 甘草有解除或减轻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 , 甘草能否与上述三个品种合用 , 有待临床检验 。再则,“十九畏”中的狼毒与密陀僧,虽两者均有毒 , 但民间有医者将两者精制成膏,外用治疥、癣、湿疹,有一定疗效 。“十八反”中的生乌头、生半夏捣烂外敷,治寒痰积聚所致的腿痛,已有用于临床 。“十九畏”中的肉桂与赤石脂,民间已有合用治虚寒腹泻的 , 处方:赤石脂、干姜、白术、肉桂、炙甘草(注:官桂系肉桂较薄的一种,两者性味功能相同,但官桂比肉桂的作用差) 。由此可见,上述相反相畏的药合用,或内服或外用 , 均未出现反、畏的不良后果 。
不存在配伍,便无所谓反、畏

“十八反、十九畏”中的一些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而不存在配伍的问题 。如藜芦乃催吐之品,与补气之人参、和血之丹参、养阴润燥之沙参、玄参 , 以及解表之细辛、和阴之芍药;大辛大热之乌头,与润肺止咳祛痰的贝母、瓜蒌 , 以及清热解毒、止血的白蔹、白及;大寒大凉之犀角 , 与大辛大热之川乌、草乌;火煅之品硫磺,与大寒之品芒销等 。凡通晓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中医师,便不会将以上那些不相干的反、畏之药同处一方 。合用单用皆“反”皆“畏”之品

有的中药由于本身的剧毒,故合用单用均有反、畏的后果 。如砒霜、水银、硫磺、巴豆 。砒霜、水银、硫磺因系含砷、汞的矿物品 , 具有很强的腐蚀、烧灼性,如果内服,会突发急性胃肠炎、咽部烧灼,甚者还会导致胃大出血等中毒症状 。当然,上述品种经精制成中成药,且含量低,可作内服用 。但不宜久服 , 否则会造成慢性中毒 。尤其是砒霜,外用内服皆易中毒 。有待临床验证的相畏品

除已经提到的相反相畏品外,剩下还有三组相畏中药 。即: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人参畏五灵脂 。余大胆假设 , 如果给上面三组相畏药加入甘草、大枣进行调和 , 能否去除相畏而达到治疗目的呢?再则,五灵脂乃破血耗气之品,为防止攻伐过甚,加入扶正气之人参(是谓攻补兼施),有何不可?当然 , 这仅是余之假想,是否可行,有待临床检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 , 乃后辈中医药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然而,继承的目的在于发展 , 否则就谈不上真正继承 。既然要发展,那就要敢于对古人的经验、成果进行必要的探讨、研究、修正 , 使之推陈出新 , 日臻完善 。
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因损害胎元或对孕妇有不良作用,属妊娠用药禁忌的范围 。根据中成药对孕妇不良反应程度的不同,有禁用、忌用,慎用之别 。这些中成药大多具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泻下逐水等作用 , 为数很多 , 必须引起重视 。
妊娠禁用的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丸)、木瓜丸、丁公藤风湿药酒(禁内服,可外擦患处,但忌擦腹部)、小金丸、小活络丸、开胸顺气丸、木香槟榔丸、化症回生片、玉真散、失笑散、七厘散、九气拈痛丸、九分散、大黄蟅虫丸、再造丸、当归龙荟丸、红灵散、苏合香丸、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冠心苏合丸、紫雪、活血止痛散、益母草膏、跌打丸、跌打活血散、痛经丸、暖脐膏、暑症丸、痧药、醒消丸、鳖甲煎丸等 。妊娠忌用的中成药有:三黄片、牛黄清胃丸、大活络丸、云南白药、梅花点舌丹、控涎丸、清宁丸、紫金锭、礞石滚痰丸等 。妊娠慎用的中成药有:黄连上清丸、凉膈散、祛风舒筋丸、三妙丸、万氏牛黄清心丸、万应锭、女金丸、天麻丸、五虎散、牛黄上清丸、分清五淋丸、龙胆泻肝丸、伤湿止痛膏、安宫牛黄丸(散)、防风通圣丸、妇科分清丸、沉香化气丸、鸡血藤膏、栀子金花丸、通关散、清肺抑火丸、清胃黄连丸、舒肝丸、舒筋活络酒、附子理中丸、尪痹冲剂等 。
凡属禁用的药物,不能用;属忌用的药物,原则上也不能用,属慎用的药物,以不用为好,但若有必要,可依《内经》“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原则,根据孕妇的具体病情 , 酌情使用 。若因特殊需要对孕妇使用妊娠禁忌药时,应加强观察和护理 , 以防万一出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
服中药禁忌
中药包括动、植、矿物各种门类 , 所含天然万分极为复杂 。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酮类、甙烃、挥发油、木脂素、生物碱、无机盐、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就其性味功能来讲,有四气,五味 , 升降浮沉之分 。因些 。无论从化学成份上和性味功能上,均难免与食物发生相克或协同作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又补充归纳:“几服药不可杂食肥猪、狗肉、油腻、腥臊、陈臭诸物”;又 , “凡服药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等” 。古人这样提出是很有道理 , 我们可以归纳四个方面服中药禁忌 。
一、忌生冷 。生冷之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如服温经通络 , 祛寒逐湿之药 , 或健脾暖胃之剂不可不忌 , 否则降低药效,延长病程 。

中药配伍和禁忌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