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几月


重阳节在几月

文章插图

重阳节在几月
1、重阳节在几月
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作为我国四大祭祀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我们国家对祭祀先人有着很强烈的念头,因此在重阳节当天可以说是烟火纷纷,到处都会有祭祀的活动出现 。

2、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2.1、赏秋:重阳节是赏秋的好时期,人们一般在当天会抽出一点时间去登高赏秋,感受该季节的独特感觉 。当然除了赏秋,还有一些地区有晒秋的习俗 。
2.2、登高:人们常说重阳节要登高,那是因为重阳节的时间段比较好,在金秋九月,所谓天高气爽,是出行的最佳时期,在重阳节去登高,可以更加心旷神怡,而且某些人还深信登高能够健身祛病,因此也成为了重阳节的习俗之一 。
2.3、吃重阳糕:重阳糕又被称作花糕,一般使用菊花进行制作,因此又可以叫做“菊糕” 。而且这种糕点不能随便吃,一般会在重阳节刚刚天亮的时候,由父母把糕点切成片,然后贴在儿女的额头上,接着还会念诵一些奇怪的语句,其实这就是一种祈福的过程 。
3、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3.1、重九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所以重阳节又叫重九节 。
3.2、菊花节: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所以重阳节又叫菊花节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
3.3、登高节:因为重阳节最重要的风俗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为什么要登高呢?一种说法是因为重阳节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
重阳节菊花酒泡制方法
1、配方:菊花(500克)、杜仲(500克);防风、附子、黄蓍、干姜、桂心、当归、石斛,各200克;紫英石、肉苁蓉,各250克;萆薢、独活、钟乳粉,各400克;茯苓150克 。
制用法:以酒七斗,浸五日 。
功效:治男女风虚寒冷,腰背痛,食少羸瘦,无颜色,嘘吸少气,去风冷,补不足 。
2、配方:菊花、生地黄、地骨皮各2500克,糯米35千克,酒曲适量 。
制法:前3味加水50千克煮至减半,备用;糯米浸泡,沥干,蒸饭,待温,同酒曲(先压细),药汁同拌令匀,入瓮密封,候熟澄清备用 。
【重阳节在几月】功效:壮筋骨、补精髓、清虚热 。
用法:口服 。每次温服10毫升,日服3次 。
重阳节的特色菜谱
1、油酱毛蟹 。材料:河蟹500克,姜未5克,白糖15克,酱油15克,干面粉25克,味精1.5克,葱花2.5克,黄酒15克,猪油60克,水淀粉10克 。
烹制:将河蟹的泥沙洗净,斩往尖爪后,蟹肚朝上齐正中地斩成两段,挖往蟹腮 。蟹肚被斩剖处,蘸上干面粉;将锅烧热,用油滑锅后,放油40克,烧至油五成热时,将蟹(蘸面粉的一面朝下)放进锅中煎至呈黄色后,翻个身再煎,使蟹四面受热平均,煎至蟹壳发红时,加葱姜、黄酒、酱油、白糖、清水,烧8分钟阁下至蟹肉全部熟透后,加味精,收浓汤汁,再加水淀粉,翻几下身,淋上熟猪油,出锅即成 。
2、花生陈皮猪脚汤 。材料:花生仁100克、陈皮1片、猪脚3只、生姜2~3片 。
烹制:花生、陈皮洗净,稍浸泡;猪脚刮净毛,洗净,斩件 。然后与生姜一路放进瓦煲内,加进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成文火煲约3个小时,调进适当食盐与少量生油便可 。

重阳节在几月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