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文章插图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
1、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呢
1.1、登高
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
1.2、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农历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
1.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
1.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
1.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
2、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
3、重阳节有什么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病愈之后,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处访师寻道农历九月九日,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
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成为尊老、敬老 。
重阳节有什么意义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 。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 。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 。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
重阳节有什么禁忌
1、登高原是避凶气不能说节日快乐
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登高,这里面其实有着与现今说法完全迥异的含义 。古时传说这是离开平日生活的环境,躲避凶气的捕捉 。因为相传这一天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 。因此重阳节里的祝福是身体健康或全家平安,而不能说节日快乐 。
2、忌行房事
男女交合必以时,才能达到阴阳调和 。否则,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生出许多祸患 。”重九“是阳数之巅峰,过后则转为阴数,所以禁忌一切冒失的行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 。
3、忌回娘家
在重阳节这天,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否则会给婆婆带来灾难 。有谓: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 。
4、忌送菊花
因为那是祭花 。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5、忌穿着艳丽
重阳节当天不宜穿着过于艳丽,否则给人以浮夸轻佻,不尊重先人的感觉 。

重阳节的习俗是什么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