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最常见危险因素


动脉硬化最常见危险因素

文章插图
导读:一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使动脉内皮受损,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就会聚集在局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当今,人们普遍关注“夺命没商量”的癌症;却不知动脉硬化才是人类寿命的“第一终结者” 。
根据世卫 组织的统计数字,心血管疾病是世界头号杀手 , 每年大约有1750万人因心脏病和中风死亡 。
许多人认为自己对“保心护心”相当小心,但一项最新调查却显示,多数人实际上都存在心脏病高危因素 。
第一届欧洲心脏病协会亚洲心血管论坛公布的这项全球新调查显示,亚太区心脏病流行形势严峻,每4名中国人和韩国人中,就有1人处于心脏病高危状态 。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 所心内科首席专家高润霖教授说:“这项研究表明 , 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 、糖尿病、高胆固醇是亚洲处于心脏病高危状态群的最常见危险因素 。”
激化高危风险行为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亚洲人称他们不是健康 危险因素携带者,但实际上仍在做一些激化高危风险的行为,比如:忘记服用处方药 。
当被问自己是否有健康威胁因素时,44%的受调中国人说他们没有;但调查发现81%实际上存在至少2种危险性行为 。
在韩国 , 不认为自己有健康危险因素的比例增加到70%,却有高达86%的人存在2种或以上的危险性行为 。
国人对心脏病知道不多
本地近三分之一的死亡归咎于心脏病,但却有很多女性 误会乳癌是她们的夺命环 。
伊丽莎白医药中心心脏专科医生刘立彬受询时指出,动脉硬化经过10多年形成 , “心”不安,大脑、手脚都会出现问题,中风和猝死相伴而来;而国人明显对心脏病知道不多 。
一项调查发现,本地女性把只有8%夺命几率的乳癌摆在首位;而把实际上高达30%的心脏病致命率,当作仅9%来处理 。
这批有心脏病或高风险症状的受调者中,仅15%听说过“动脉硬化”,比韩国的11%来得高;另有44%拥有心脏病史者,过去一年忽略自己的高胆固醇水平,仅8%心知肚明 。
刘医生说,“所以我们也在论坛上探讨 , 如何缩短行业标准和实际临床的差距 。”
他认为 , 医生可能要选用更浅白的语言,或不厌其烦向病人解释心脏病的影响,也要督促病患准时服用多种药物 。
“如果病情稳定,则每年见医生2-3次 , 若病情不稳定,病人则需要增加同医生会面的次数,以提前预防任何恶化 。”
知多一点:动脉硬化 的影响
一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 等因素使动脉内皮受损,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就会聚集在局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随着斑块不断长大,动脉逐渐变窄甚至被阻塞 , 就会引起相应脏器缺血而引发系列疾病 。
如果动脉硬化:
1 发生在大脑动脉:
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头晕等,进一步或形成缺血性脑卒 。
2 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
即冠心病  , 可导致心律失常 、心绞痛 、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
3 发生在肾动脉:
可影响肾功能,最终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蛋白尿、尿毒症 。
预防:
1 坚持每天运动30分钟,慢走、游泳、瑜伽、太极或快走 。有研究 指,每天步行半小时 , 可减少心脏病50%发作几率 。
2 保持膳食平衡,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严格控制动物脂肪和总热量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量,可减少50%需要治疗高血压人群 。
3 坚决戒烟 。
4 减少工作生活压力 。压力导致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使得血液更容易凝聚,增加心脏病发作机会 。
【动脉硬化最常见危险因素】5 母乳喂养可减少孩子成人后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和肥胖的趋势 。

动脉硬化最常见危险因素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