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寒的症状


下寒的症状

文章插图

下寒的症状
1、下寒的症状
下寒指的是人体的脐部至足部的整个下部 。下焦功能区主要在小肠,大肠,肾脏,膀胱,下焦虚寒指的就是这些器官的功能不全,导致虚寒之气排出受阻,积累在下焦位置 。其主要症状为津液不固,大小便利不止,少腹痛,不欲闻人语 。
2、下寒症状的原因
因为肾五行属水,性质寒凉 。如果心火能够下来温煦肾水,子宫、盆腔、腰膝就不会寒凝而痛 。
但下寒症状就是因为肾水上不去,心火下不来,不能相互调剂,致使痛经、月经色黑有血块,不孕不育、来月经前或来月经时腰腹发冷胀痛,一到阴雨天,就双腿发沉酸痛,到了冬天就更难受,双腿冰凉怕冷,大腿部常起鸡皮疙瘩,脚上容易生冻疮 。
3、上火下寒的两种情况
上热下寒有两种情况,其调理方法迥异,方法不同,结果自然不同 。
上热,都表现为上焦心肺有火,头面起疙瘩、口舌生疮,咽干咽痒等 。下寒腰腹喜暖怕凉 。上热表现相似,而下寒则原因不一 。
第一种情况是真的下寒 。下寒也即中焦一下有实寒,好比严寒冬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种情况,即使阳光照临,其热量不能被吸收下传,反而逆冲而上,积累于地面之上,虽然地面上暖积为热,表现为上火症状,而地面之下依旧冰冻三尺 。
第二种情况是假的下寒,准确来讲应该叫上热下虚 。这个寒不是实寒,是虚寒 。虚是阴虚,阴虚不能含阳,好比电池贮备能力不足而无法贮存充足的电量 。如此则表现为下焦阳气不足,同样有下焦腰腹无力怕凉喜暖 。上焦之热在下传的过程,也就是能量输送过程中堵塞淤积,原因是仓库容量严重不足,不能容纳更多的阳气 。如此则上焦之热下传受阻,则郁积于上表现为上焦热盛 。
从生活角度调理下寒症状
老姜黑糖水
每日清晨用老姜红糖水驱寒温暖身体,升发肾阳温暖脾胃,非常利于小肠“化”解早餐食物,满足身体的一天营养物质能量供给艾灸
在气海穴(强壮穴)、神阙穴(寒易积聚穴位)、关元穴(温煦丹田)、八髎穴用艾灸灸上15分钟 。宫寒严重的,在神阙穴上隔姜灸,可以加强效果 。
熏蒸
姜黄、柠檬香茅等阳性植物熏蒸全身,这些芳香药草通过热气熏蒸不但温暖了腹部的经脉,温热丹田推动瘀滞血液,代谢毒素,同时暖胃促进小肠吸收 。
肚兜加暖宝宝
穿上肚兜温暖腹部,整体身体都很温暖,很冷的时候腹部和后腰贴个暖宝宝,就等于是随时给腹部做个热敷 。
【下寒的症状】
从中医角度调理下寒症状
1、上火下寒型,是最难遇也最难治的一种人,用人参、黄芪一起治,人参治寒,黄芪治火 。一定忌口,尽量不吃海鲜,海鲜号称“阴中之阳”,这种上火下寒的体质最忌 。
2、中医药方,上火下寒,治宜上火,温下寒,方选附子泻心汤,大黄6黄连9黄苓6用开水冲,附子10水500ML开后煎半小时,搅匀后分二次服用 。但最好别瞎吃任何药或者食物 。
3、中草药,驱寒气,疏肝解郁排三浊,健脾补肾培补气血,然后引气血下行,并配合十指梳头法和热水泡脚,让气血形成大循环 。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患者应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 。而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否则会伤害身体的元阳 。

下寒的症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