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


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

文章插图

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
1、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 ,并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 。故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子太阴肺经等。一般来说,于经行于上肢 ,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而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而属腑 。
2、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 。
3、十二经脉的分布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
躯干部: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
十二经络时辰表
寅 时(03-05)
手太阴肺经 此时都还在睡眠中,以静养肺气,此时早起作佛事,可强化肺经运行,如有疾病也常在此时咳嗽,以排除病气 。
卯 时(05-07)
手阳明大肠经若每天能此时如厕,有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促进身体健康 。
辰 时(07-09)
足阳明胃经此时食用温暖的食物,有助于胃的保养 。
巳 时(09-11)
足太阴脾经此时是学思能力最佳的时段 。
午 时(11-13)
手少阴心经 心主神明,在这个时段休养,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未 时(13-15)
手太阳小肠经 若不能在午时休养,这个时段也是有相同的效果 。
申 时(15-17)
足太阳膀胱经 此时是学习和决断事务有关的时辰 。
酉 时(17-19)
足少阴肾经 这个时辰是保养的时间 。
戌 时(19-21)
手厥阴心包经 此时辰与循环系统有关,有时血压会偏高,情绪不稳定 。
亥 时(21-23)
手少阳三焦经 此时辰吃宵夜,容易不消化,造成高血脂、高胆固醇 。
子 时(23-01)
足少阳胆经 此时身体将能量转载内在脏腑做修补与调整 。
丑 时(01-03)
足厥阴肝经 在子丑二时若不休息,阴阳不平衡,轻则火气大,重则严重影响生理机能 。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手足三阴和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手足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手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手足少阳与厥阴为表里、手足阳明与太阴为表里 。相为表里的经脉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如手太阴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属大肠而络肺;足少阴属肾络膀胱,足太阳属膀胱络肾等 。
【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四肢末端交接,并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 。内侧面之前、中、后顺序为太阴、厥阴、少阴;外侧面之前、中、后顺序为阳明、少阳、太阳 。其特殊的循行交叉是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背部和小腿下半部,其位置是足厥阴肝经在前线,足太阴脾经在中线 。而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处时有所交叉,变换前中位置,则足太阴脾经在前线,足厥阴肝经在中线 。

十二经脉的具体位置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