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容易得什么病


胆囊切除容易得什么病

文章插图

胆囊切除容易得什么病
1、胆囊切除容易得什么病
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胆道内胆汁的逆流现象增多,因而胆道感染的机会也增加,而且空腹时胆汁也会连续进入肠道,没有食物和胃酸中和,胆汁在十二指肠蓄积,达到一定压力后逆流入胃,胆汁中的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害很大,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剑突下烧心样疼痛,呕吐胆汁和出现体重明显减轻的症状 。
此外,切除胆囊后的患者,胆汁中的胆汁酸在肝肠循环加快,次级胆汁酸在肠道中生成增加,它们的代谢产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所以医学界才有人认为,这会导致大肠癌的发病率增加 。
所以,如果不是有明确的手术指征,胆囊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切为好 。近年来腔镜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其中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手术则是腔镜技术的“敲门砖”,不排除个别医生存在过度医疗,甚至拿病人来“练手”的可能 。当然,也有可能是部分病人对自己的病情过分焦虑,坚决要求施行切除手术 。
2、胆囊切除术适应症有哪些
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出血性或穿孔性胆囊炎 。
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
胆囊结石,尤其是小结石容易造成阻塞者 。
胆囊无功能,如胆囊积水和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
胆囊颈部梗阻症 。
胆囊肿瘤 。
作俄狄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同时,应切除胆囊 。
胆囊瘘管、胆囊外伤破裂而全身情况良好者 。
3、胆囊对人体的作用
储存胆汁: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需要消化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
浓缩胆汁: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粘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
分泌粘液:胆囊粘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粘液20ml,保护胆道粘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
排空:进食3~5分钟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粘膜,产生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 。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 。
胆囊切除手术后怎么护理
由于胆囊切除后代偿功能的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人体的消化功能毕竟要相对减弱,因此,胆囊切除手术后的病员,在家庭护理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术后两周内宜进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流质饮食,如浓米汤、藕粉、豆浆、软面片、莲子红枣粥等,以利人体的消化吸收 。
2、恢复正常饮食,宜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脑、肝、肾、鱼及油炸食物,更应忌食肥肉、忌饮酒、以免影响肝脏功能,或造成胆管结石 。
3、注意心理卫生,经常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避免发怒、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以防止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调节机能发生紊乱,影响胆管代偿功能的恢复 。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轻体力劳动,忌长时间坐卧、活动过少,以利肌体功能的恢复 。
胆囊切除后饮食调理方法
控制饮食 。术后2天内应严格禁食,可用静脉滴注来补充各种营养物质 。术后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豆浆、藕粉、果汁等,随后再逐渐进食脱脂牛奶、面包、稀粥、豆腐羹、米糊及面食类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
控制脂肪摄入,饮食宜清淡 。有人认为,既然“病灶”已除去就可不必限制饮食了,其实是不对的 。胆囊切除后,胃肠的消化能力相应减弱,尤其是对高热量高脂肪类食物,更难以消化吸收,并会出现腹胀、腹泻等现象,术后1个月内应尽量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禁食高脂肪类和煎炸食品 。不吃或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及油炸食品,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 。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戒酒,这样就能减少对胆道的不良刺激 。
逐渐增加营养 。术后30天,连接肝脏与小肠的胆总管逐渐伸展、扩大,有了替代胆囊贮存胆汁的功能,此时可适当增加些蛋白质类食物,如瘦肉、鱼、水产品、豆制品、菌菇类等 。也可吃些含纤维素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对术后的恢复很有好处 。
【胆囊切除容易得什么病】少食多餐 。术后3~6个月内应以少食多餐,每天以4餐为好,可在午后4时左右再进餐一次 。少食多餐既可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又可保障机体的营养供给 。

胆囊切除容易得什么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