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脏病的八个误解


关于心脏病的八个误解

文章插图
导读:心脏病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 , 据统计,美国有6000万人患有心脏病,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尽管近年来医药科技的进步 , 如今美国的心脏病死亡率已较10年前下降了20%,但心脏病发病率却仍在不断上升 。国外心脏病保健专家提出,预防心脏病除了需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外,普通人还应当纠正以下对心脏病方面的错误认识 。这不但可提醒人们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心脏病的危险,也有益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
【关于心脏病的八个误解】 1、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疾病 尽管常见的冠状动脉变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一般都发生在中老年阶段,但其“祸根”却在青少年时期就种下了 。甚至幼儿期的主动脉也可形成比例很高的“脂肪条层”——这是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兆 。曾有人对非正常死亡(车祸、事故等)的年轻人做尸解发现,高达75%的人有冠状动脉变窄的现象 。所以,从两三岁幼儿起就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这可以降低成年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 。

2、男人比女人更易患心脏病 以往研究认为,乳腺癌是造成妇女死亡的首要原因 。但最新研究证实:妇女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比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高10倍 。如果说男子在年龄较轻时易出现诸如胸闷、胸痛等心脏病的“早期症状”的话,那么妇女在停经以后患心脏病可能性同男性一样高 。而注意均衡饮食、经常运动、不吸烟少喝酒,男女都可以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 。

3、一旦得了心脏病 , 只会越来越严重 不少人认为 , 一旦动脉粥样硬化 , 冠状动脉就开始变窄 。改变生活方式、吃药或利用诸如搭桥手术等也许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但最终病情会趋于严重 。然而近年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遵循均衡的低脂肪饮食、服用降胆固醇药物的同时,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往往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加重 , 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使病情大大好转 。

4、患了心脏病,生活将必然走下坡路 事实上,不少患了严重心脏病的人只要稍微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安然无恙地恢复正常的生活,像常人一样能处理好自己的工作或学习 。现代医学重视对心脏病施行康复治疗计划,从药物治疗到医生具体指导下开展的锻炼、改变饮食、戒烟、控制体重等等,都十分有助于使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心脏病患者过上富有生气的生活 。遗憾的是,如今能参与实施心血管康复治疗的患者还不多 。

5、锻炼要达到大汗淋漓的程度才能使心血管受益 曾有不少报道认为,一般人每星期进行至少3天、每天至少3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增氧能力 。但对于预防心脏病来说,并不需要高强度运动,每天能有30分钟中轻度运动量就能大大降低患心脏病的危险 。这些运动包括裁花种草、打扫房间、定时散步等等 。运动也可每天分几次完成 , 每次持续10~15分钟,其效果与一次较长时间的锻炼同样有效 。

6、进行高强度锻炼运动者很少会得心脏病 原因是心脏病常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 经常从事高强度运动的人(如运动员)可以减少某一种危险因素 , 但并不能防止诸如家庭心脏病史或高胆固醇史等危险因素 。因此,经常做大运动量的人也有可能出现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脏问题 。这类人也要重视并知道自身有哪些危险信号(如胸痛、气短、眩晕等) 。
7、肥胖只是一种普通的常见疾病 肥胖不仅是一种疾病,还是许多疾病的诱因 。有研究表明 , 当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肥胖的临床定义)其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1倍 。肥胖还同引起心脏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具有强大的负面的相互作用,比如有超过50%的高血压病人和85%以上的糖尿病病人都是由肥胖引起的 , 而高血压和糖尿病最终都可损及心脏 。

8、当出现胸部疼痛时,休息一下症状就会自行消失 有的疾病靠休息可能症状会缓解或消失,但突然的胸痛胸闷是心脏病发作的一个典型症状 。如果对其视而不见或期望症状自行消失,无疑是很危险的 。因为不少心肌梗塞致死者往往就是错过了那短短的几分钟 。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了心脏病发作的任何症状,切记要立即打电话叫救护车急送医院救治 。

关于心脏病的八个误解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