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的发病机制


癔症的发病机制

文章插图
导读: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神经症的常见类型之一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类似神经系统疾病时的运动或感觉障碍,有的表现为精神方面的异常,以及内脏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不快心情,并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 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 。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⒂氩∪说南质荡巢幌喑?。本症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 , 病程多反复迁延 。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 , 女性较多 。
1.社会心理因素
癔症的发病和临床类型,同病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 。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者,以及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 。具有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暗示性高、富于幻想、寻求别人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性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或接受暗示后容易发生癔症 。
2.生理机制
有学者认为,意识改变是癔症发病的基础 。随着病人意识解离,有注意、警觉性、近记忆和信息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损害,病人自我意识减弱、暗示性增高 。个体受到生物、心理或社会因素威胁时,会出现类似动物遇到危险时的各种本能反应,如假死或返回儿童期的退行性行为等 。也有人认为,有害因素作用于弱神经类型者,使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间的皮层和皮下功能解离,结果第一信号系统与皮层下功能过盛 , 导致弱化状态的皮层受刺激和迅速进入超限抑制 , 而皮层下活动增强 。临床表现为情感暴发、抽搐发作、本能活动增强和植物神经症状 。同时强烈持久的情绪紧张 , 又可在皮层产生兴奋灶 , 使皮层的超限抑制向四周扩散,结合负诱导引起皮层下抑制 , 产生感觉缺乏、肢体瘫痪等症状 。
3.心理机制
(1)躯体化作用,是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病理心理过程 。
(2)转换,是病人对挫折的一种适应方式 。病人一旦发现这类症状可减轻其困难处境,则症状可能强化、持续,或在以后遇到困境时再次出现,所以癔症症状是习得性反应 。
(3)解离,指病人的一些观念和认知过程可从意识的主流中解离出去,或转为功能性症状,如遗忘及意识模糊等 。通过催眠可使这些观念和认知过程重新整合和恢复正常 。
【癔症的发病机制】(4)暗示或自我暗示机制,可明显影响本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

癔症的发病机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