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


胃息肉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

文章插图
导读:胃息肉(gastricpolyp)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 。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
胃息肉(gastric polyp)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 。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
胃息肉(gastric polyp)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 。息肉这一名称不表示它的病因及组织学构造,只表示肉眼观察到的隆起物 。
症状体征
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 。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 , 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 。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 。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
胃息肉: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 , 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与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 。息肉表面如有糜烂、溃疡,可发生间歇性或持续性出血 。
病因
【胃息肉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目前病因不明 。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病变 。发病机制:胃息肉一般多发生于胃窦 , 少数也可见于胃体上部、贲门和胃底 。病理上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
1.增生性息肉 此型息肉约占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物,并非真正的肿瘤 。息肉较小 , 一般直径小于1.5cm,呈圆形或橄榄形 , 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烂 。组织学上可见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层腺体,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见,固有层见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息肉伴有肠化生 。少数增生性息肉可发生异型增生或腺瘤性变而产生恶变,但其癌变率一般不超过1%~2% 。
2.腺瘤性息肉 系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肿瘤 , 约占胃息肉的10%~25% 。一般体积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数无蒂,表面光滑,少数呈扁平状、条状或分叶状 。组织学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成 。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见,可分为管状、绒毛状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显肠化生和异型增生 。息肉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黏膜肌层无明显增生,肌纤维无分散现象 。本型息肉癌变率高,可达30%~58.3% , 尤其瘤体直径大于2cm、绒毛状腺瘤、异型增生Ⅲ度者恶变率更高 。
诊断检查
诊断:胃息肉常无临床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多数是通过X 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被发现 。胃息肉发生炎症时 , 则有胃炎样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嗳气、食欲不振、胃灼热、腹泻等 。息肉发生在贲门部时有吞咽阻挡感 。发生在幽门管时,容易出现幽门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腹痛腹胀加重伴呕吐 。息肉有溃疡或癌变时可出现黑便和呕血 。胃息肉很少有阳性体征,合并炎症时上腹部可有压痛 , 出血多者有继发性贫血表现 。
X 线胃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息肉的主要方法 。X 线胃钡餐透视显示胃腔内呈现圆形或半圆形边界整齐清晰,表面平整的充盈缺损,多数在1cm 左右大小,有蒂者可见其移动 。胃镜检查对诊断实属必要,镜下可见胃壁黏膜上有圆形或半圆形隆起,一般小于2cm,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平整,色泽呈正常黏膜象或呈鲜红色,质地柔软,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 。部分息肉呈菜花状表现,其表面或有糜烂或有溃疡 。菜花状息肉和体积大于2cm 者有恶变之可能 , 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
实验室检查: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多表现为粪潜血实验阳性或黑便 。
其他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内镜下可见息肉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少数呈分叶状,有蒂或无蒂,多数直径在0.5~1.0cm 之间 , 少数直径大于2cm 。腺瘤性息肉颜色往往较周围黏膜红,而增生性息肉则与周围黏膜相似 。内镜直视下活检及组织学检查可明确其性质及类型 , 同时可进行治疗 。
2.X 线检查 X 线钡餐检查表现为充盈缺损,对诊断胃息肉有一定价值,但其发现率低于胃镜 , 适用于内镜检查有禁忌证者 。
鉴别诊断
胃息肉本身病理上可分为增生性和腺瘤性两种,后者癌变率较高(30%~58.3%),因此活组织病理检查鉴别,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

胃息肉的辅助检查及鉴别诊断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