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文章插图

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1、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
1.1、绝对卧床休息2-4周尽量减少搬动,抬高头部5-30度 。
1.2、给预侧卧位,身体呈30度,头偏向一侧 。
1.3、禁食24小时,防止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呕吐 。
1.4、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呼吸道并发症防止误吸,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气管粘膜,由舌后坠者应将下颌托起或用钳子将舌拉出 。
1.5、给予吸氧,防止脑缺氧 。
1.6、如病人的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提示脑疝发生的可能,应尽早抢救 。
1.7、脑出血昏迷的患者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泻肠炎,呕吐咖啡样物质,应立即给予甲氰咪呱静注,禁食 。
2、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2.1、与其他脑血管病鉴别如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发病过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脑梗塞的原因是由于脑组织缺血造成,常见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起病一般较缓,出现轻度的意识障碍,血压稍有升高,可见CT出现脑内低密度病灶 。
2.2、颅内占位病变,颅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程度,外伤史、发烧等其他临床表现以及CT 、MRI,脑脊液等检查做出诊断 。脑内原发性肿瘤可出现脑出血相类似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及肢体症状等,增强的影像学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
3、内科治疗脑出血
内科治疗的原则在于: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
一般治疗:安静休息,一般卧床休息2~4周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有意识障碍、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患者应予以吸氧 。
药物治疗脑出血
药物治疗脑出血作用要缓和,开始用低剂量,逐渐增加至治疗量,也可由一种逐渐增加药物种类 。在恢复期的另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康复治疗,尤其是偏瘫、失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显着减少致残 。
1、钙通道拮抗药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缺血、缺氧,病灶内神经细胞处于钙超载状态,应用钙通道拮抗药能减轻超载状态防止细胞死亡,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供应 。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尼达尔),20~40mg,3次/d;或尼莫地平(尼莫通),30mg,3次/d;桂利嗪(脑益嗪),25mg,3次/d 。低血压、脑水肿明显、颅内压增高者慎用 。
2、脑代谢赋活剂
治疗脑出血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吡拉西坦(脑复康)、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γ-氨酪酸、泛癸利酮(辅酶Q10)、维生素B族、维生素E以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等方剂 。
脑出血后高血压的原因
通常,脑出血后病人的血压会增高,会大于患者既往的最高血压水平 。一方面是由于机体原发的血压增加,这是直接导致出血的病因基础;另一方面是由于脑出血后的脑组织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缺氧,通过血管调节系统,使血压反射性增高 。过高的血压使脑供血增多及动脉血管内压力与出血周围的脑组织压差增加,从而增加出血和水肿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
【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从生理和病生理的角度看,降低血压可减小血流压力,减慢出血速度和减少出血量 。但是,过度降低血压又减少脑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后果 。如果过度地强调了降低血压,过快、过大地降低血压可导致脑动脉灌注压下降,脑组织缺氧更为严重,甚至导致循环衰竭 。

脑出血恢复期的护理措施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