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防治知识

【脑出血的防治知识】

脑出血的防治知识

文章插图

脑出血的防治知识
1、脑出血的防治知识
坚持服用降血压药物,使血压稳定在安全理想水平,收缩压在20千帕(150毫米汞柱)以下 。
少食含胆固醉高的食物,食量适度,可少量饮酒,忌烟,防止过胖 。
生活规律化,心胸要宽阔,防止情绪激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
当有血压升高,高血压性脑病或有出血倾向时,均应及时积极治疗,以免导致脑出血 。
严重的咳嗽、便秘和性交活动可使脑出血再发,不可忽视 。
锻炼瘫痪肢体不可过急过早,更不能过于剧烈和粗暴 。
2、脑出血的发生机制
2.1、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500μm 。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纹状动脉、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300μm的动脉上 。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种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 。
2.2、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μm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胞浸润,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 。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
3、脑出血的家庭护理是什么
3.1、翻身护理
家属要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几次,并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拍打,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
3.2、预防感染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 。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
3.3、便秘护理
对于便秘偏瘫病人如何护理脑出血并发症?通常情况下是防止患者出现便秘,需改善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 。
导致脑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1、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对人体有较为严重的健康影响是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长期吸烟可以使得体内血管脆性增加,对血压波动的承受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 。而长期饮酒可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脂质的沉积,使得血管条件变差,易发生脑出血 。此外,经常过度劳累,缺少体育锻炼,也会使血粘度增加,破坏血管条件,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
2、外界因素
气候变化,临床上发现,脑血管病的发生在季节变化时尤为多见,如春夏、秋冬交界的季节,现代医学认为,季节的变化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改变血液粘稠度,血浆纤维蛋白质、肾上腺素均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 。
3、情绪改变
情绪改变是脑出血的又一重要诱因,包括极度的悲伤、兴奋、恐惧等,临床工作总我们发现,多数脑出血患者发病之前都有情绪激动病史,甚至曾有人做过研究,证实临床上近30%的病人是因生气、情绪激动导致脑出血 。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
一般处理,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 。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
2、降低颅内压
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 。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
3、控制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 。一般以维持在(150--160/90--100mmhg)为宜 。
4、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
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或肺楔压在10~14mmHg水平 。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

脑出血的防治知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