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理论基础_如何获得安全感


安全感理论基础_如何获得安全感

文章插图
导读:安全感理论基础告诉我们安全感不是他人给的,安全感理论基础明示安全感要靠自己获取,缺乏安全感的感情通常不会有好的结局 。
安全感
我的生活中有两类女朋友,通过她们在爱情中玩的游戏,我看见了从前的自己 。不得不说,虽然我们是不同的人,但都爱玩相同的游戏,只是玩游戏的阶段不同而已 。我把这份观察带到更大的范围去看时,发现原来大多数青年男女都热衷玩这两类游戏,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类游戏的运作方式:
第一类 。女主角与男主角相爱,投入时干柴烈火熊熊燃烧 , 身边的所有人都被这美好的爱情所感染,羡慕嫉妒恨地祝福着他们二人 。但不久之后 , 就传出女方宣告分手的消息 。再没多久,又传来男方把女方追回的消息,可游戏没那么简单,女方再提分手,男方再追回,再分手 , 再复合 。仿佛已经变成计算机的固定程序,永远按照这个模式继续 。围观的群众也觉得累了 , 纷纷洗洗睡了,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也疲惫不堪 。
第二类 。女主角往往姿质不差,属于白富美类 , 身边也总有若干追求者围绕 。这样的女主角让人产生迷惑,因为总是过段时间她身边就会有新鲜的男性面孔出现,让一些资质平庸的女孩气得干瞪眼,尤其是那些个出现的男孩乍一看也都是可以嫁的主儿 。当问及这类女生,为何换人如此频繁时,被告之“不要紧,追求的人多,跟这个不合适,我还可以再换下一个,总能遇上我的灵魂伴侣 。”
第一类女主角因为心有不甘,明明爱着男友,又对男人身体中的那个坏孩子不满,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 , 所以只能主动提出分手,但这份分手下面并不是真正的想分手,她只能用“分手”的决定来表达对男友没有满足他期望的愤怒 。她期待的并不是真正的分手,而是男友把她追回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好像很无聊,但对女主角的意义在于她可以从这个过程知道她对男友是有价值的,男友不可以没有她 。
第二类女主角看似自信,反正这个男人身上的缺点我接受不了,我就自动跳到下一个 , 对于我来说,我有大把人可以?。杂诒鹑死此? ,也不耽误人家找终生伴侣的时间 。
虽然我定义为这是分手游戏 , 但我必须要说这两类游戏的主角,并不是抱着游戏的态度在玩,她们在感情上也是认真的,正因为如此,前一个女主角希望自己的价值被男友肯定,所以就要经历种种分手考验来证明这个男人对自己是真爱;后一个女主角认为世界那么大,总有适合我的人,所以不能浪费彼此的宝贵时间去寻找那“对”的人 。我们能从第一类女主角身上感受到她的浓重的不安全感,其实 , 第二类女主角的所谓自信也源自不安全感在作祟 。
当一个人的内心有浓重的不安全感时 , 她就像一个嗅觉灵敏的猎犬 , 闻到一丝不和谐的气味时,就立即将其放大 。本身可能只是男生一个不经意的疏忽 , 或者男人与女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已,但这样的气味被女人解读为“不爱”,准确点说是女人的内心不安全感投射出来的幻象,而并不是事实 。于是 , 女生认为男人没有满足她的期待就是不爱她 , 于是她提出分手;女生认为这个男人不是那么符合我的要求时,于是她频繁的换下一个 。
这样的分手,其实只是为了追求一种掌控感 。
她们共同要表达的潜台词是:只有我可以控制我们感情的发展 , 如果感情完蛋了,那是我甩了你,而不是你甩了我 。
第一类女主角在突然经历爱情的美好时 , 由于内心的严重不安全感,会由于这份眩晕产生怀疑,这到底是不是我要的真爱?于是 , 她心中就会想像出各种可能,然后捉到男主身上任何“不够爱”的信息 , 来证明这份感觉可能就是幻像,如果找不到,那她自己就要去制造,她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挑战对方,让对方不断的出示“爱她”的证明,于是分手后的追回,就是“足够爱她”的有力证明 , 她内心的不安全感被这个动作所安慰 。然后这毕竟治标不治本,过段日子女方由于内心的需求会再次上演这个戏码 , 多次上演后就会让男人越来越疲倦,男人终于有一天会不再继续这个“追回”的游戏 。从而女方真的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他真的没有那么爱我 。
我们平时观察到,男人与女人相比会安全感更足一些 , 中国人的安全感似乎相比西方国家又欠缺很多 。一般来说,安全感与不安全感,多是一个人在三岁前与妈妈的关系中形成的,那个年龄段时,孩子的任何一个愿望比如吃奶撒尿都需要被母亲及时的满足,如果这份满足感被忙碌的母亲给疏忽和延迟了,就种下了孩子不安全感的种子,如果在这个年龄段母亲甚至是缺位的,那孩子就极有可能有极大的心理创伤 。中国社会一贯的重男轻女思想,致使一部分母亲本身自己就安全感不足的,同时她们潜意识里也并不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可能在对女儿的照顾上就不如对儿子的照顾那样的尽心;同时,以往的几十年里,大多的父母都是双职工的状态,妈妈在生下孩子几个月后就迫于生计重返工作岗位,所以大多数的中国人普遍比西方人缺乏安全感 。
一般来说,具有不安全感的人 , 平时的语言中也能透露出来,他们会喜欢“绝对、肯定、不可能”这样极端化的词汇,因为他们本身就追求极致,不喜欢中间地带 。在两个人的相处上,她也很难处理与孤独的关系,她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才是应该有的状态,而且那个人在她身边时 , 就必须全神贯注 , 如果开个小差甚至拿着手机打游戏,都是不爱她的证明 。
如果一个人在婚前无法处理好自己的不安全感,那她在婚姻里仍然会向自己的伴侣进行投射,亲密关系也会受到一次次的挑战和伤害 。那时 , 就不是“分手”那么简单了 。
如果认识到自己是个安全感不足的人 , 应该怎么办呢?
有一个前提必须要知道——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 。
首先 , 女人要学会自立 。我们大多数优秀的女生把这条只理解为经济独立,其实远远不止于此,人最重要的就是人格独立,所谓我的幸福与否不以你对我的态度而决定 。我们去观察 , 往往一个有魅力的女人 , 无论她身边的男人在或不在,她都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活色生香,反而男人会牵挂着要经常回到这个女人身边 。
其次,要从心底相信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无论什么人来到我的身边,我不仅可以继续让自己幸福,同时我也可以让你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幸福 。因为我的命运是我一手创造的,所以即使是一手烂牌,我也可以把它打赢 。
还有,要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其实是自己 。有些人可能穷尽一生,也没有机会去真正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或者说她害怕和逃避去见到那个真正的自己 。当一个人勇敢面对自己的伤痛和窟窿时,由于这份“看见”,她的那份恐惧才会慢慢悄失 。
最后,让自己重复经验那些成功的事件 。一个人无论社会地位如何,他都有机会经历成功,比如成功的瘦身10斤这样的事件,人人可以做到 。这份成功瘦身后的感觉能增强人的安全感,那我们就去放大或者去多次经历它 , 让自己的不安全的洞可以经常被这样成功的愉悦所填补 。
说实话,不安全感,尤其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安全感,可能需要我们一生去疗愈,但是,看见它,面对它,才是疗愈的开始 。
安全感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他现今闻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空气、水、食物和性等一些细节之外,他列出一些概括的需要层次,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指出:当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第二层次的需要就出现了 。个体变得越来越对寻求环境的安全、稳定和保障感兴趣 , 可能产生了发展某种结构、秩序和某种限制的需要 。个体变得忧虑起来,不是与饥渴这样一些需求有关 , 而是和他的恐惧和焦虑有关 。马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 )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马斯洛还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制了《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又称S-I问卷) 。
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对于具有安全感和具有不安全感的人,马斯洛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对比 。其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被拒绝,感到不被接受,感到受冷落,或者受到嫉恨、受到歧视;感到孤独、被遗忘、被遗弃;经常感到威胁、危险和焦虑;将他人视为基本上是坏的、恶的、自私的、或危险的;对他人抱不信任、嫉妒、傲慢、仇恨、敌视的态度;悲观倾向;总倾向于不满足;紧张的感觉以及由紧张引起的疲劳、神经质、恶梦等;表现出强迫性内省倾向,病态自责,自我过敏;罪恶和羞怯感,自我谴责倾向 , 甚至自杀倾向;不停息地为更安全而努力,表现出各种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 。自私、自我中心 。而具有安全感的人则感到被人喜欢、被人接受,从他人处感到温暖和热情;感到归属 , 感到是群体中的一员;将世界和人生理解为惬意、温暖、友爱、仁慈,普天之下皆兄弟;对他人抱信任、宽容、友好、热情的态度;乐观倾向;倾向于满足;开朗,表现出客体中心、问题中心、世界中心倾向,而不是自我中倾向 , 自我接纳,自我宽容;为问题的解决而争取必要的力量 , 关注问题而不是关注于对他人的统治;坚定、积极,有良好的自我估价; 以现实的态度来面对现实;关心社会,合作、善意,富于同情心 。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外界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影响,每一个作用于有机体的刺激物,都或多或少的更易于以一种不安全的方式,而不是以一种具有安全感的方式来被解释 。我们会看到,安全感强的人具备较高的接纳和自我认同,而不安全感强烈的人往往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敌对情绪 。
马斯洛在其研究后期,与Mittelenmn一起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个体要“有充分的安全感” 。
【安全感理论基础_如何获得安全感】安全感是自己给的 。

安全感理论基础_如何获得安全感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