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的药用价值_栀子的副作用


栀子的药用价值_栀子的副作用

文章插图

栀子的药用价值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 。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1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 。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 。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凉血 。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1、栀子苦寒清降,清泻三焦火邪,有清热除烦之效,用于温热病邪热客心,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等症,每与淡豆豉、淡竹叶等合用,以宣泄邪热,解郁除烦,方如栀子豉汤 。
2、若火毒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三焦俱热者,又常与黄芩、黄连等同用,以直折火势,方如黄连解毒汤 。
3、栀子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的作用显著,所以也常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发热、小便短赤等,通常与茵陈、大黄等合用,方如茵陈蒿汤 。
4、根据其清热凉血解毒之效,还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症,常与白茅根、生地黄、黄芩等同用 。
5、此外,取栀子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之作用,还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等 。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则入血分而止血 。
栀子的副作用
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
《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
《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
栀子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栀子原名卮子,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
《名医别录》载:“卮子生南阳 。九月采实,暴干” 。梁代陶弘景曰:栀子“处处有 。亦两三种小异,以七棱者为良 。经霜乃取之,今皆入染用,于药甚稀 。”
《图经本草》载:“……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桃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 。其大而长者,乃作染色,又谓之伏尸卮子,不堪入药” 。这里记载的其大而长者原植物所指为水栀子 。
《本草纲目》将栀子收入木部灌木类,谓:“卮子叶如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 。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 。随即结实,薄皮细仔有须,霜后收之 。”其描述及附图与现时药用栀子相符合 。
1、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NONG: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昧, 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 。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论》栀子豉汤)
2、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 。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 。(《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3、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栀子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栀子的药用价值_栀子的副作用】4.、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 。水煎,日分三次服 。(《广西中草药》)
5、治尿淋,血淋, 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 。煎服 。(《闽东本草》)
6、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 。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 。(《普济方》)
7、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 。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 。水煎,分二次服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8、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 。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 。(《普济方》栀子汤)栀子-原植物
9、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入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 。(《圣济总录》栀子汤)

栀子的药用价值_栀子的副作用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