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们,谨防颈动脉粥样硬化


糖友们,谨防颈动脉粥样硬化

文章插图
导读:流性病学研究证实 , 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医学研究进展,发现糖尿病能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其形成还与代谢紊乱、C反应蛋白、血尿酸等多因素有关 。重视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防治,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流性病学研究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医学研究进展,发现糖尿病能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其形成还与代谢紊乱、C反应蛋白、血尿酸等多因素有关 。重视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防治,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一、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血糖水平增高可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 , 导致动脉内膜下脂质异常沉积和变性,由此影响内膜平滑肌功能,即导致其增生,随后出现纤维化和动脉内膜增厚 。由于血小板凝集功能亢进,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抗纤维蛋白酶水平下降 , 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胆固醇沉积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 。
超声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是目前评价早期颈动脉硬化改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 能强有力的预测心脑血管疾病 。上海一家医院回顾分析了 2003年1月——2006年5月在其院内分泌科病房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87例的IMT,将其分为IMT<0.8mm和IMT>0.8mm两组 , 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血糖、血压和血脂等代谢指标,以及两组代谢控制良好者的比例;比较不同的代谢控制颈动脉IMT的影响 。结果发现无论是IMT小于0.8mm组还是IMT大于等于0.8mm组,单纯血糖、血压或血脂良好者的比例两组间并无差别;而当根据所有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将其分为4组时,指标无一项“良好”或仅有一项“良好”甚至已有2项达到“良好”的3组间,IMT值两两比较仍无显著差别,仅当患者3项代谢指标均处于良好状态时,IMT才小于其他各组并有显著差别[2] 。从此临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 仅仅强化血糖控制并不能显著减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 。
二、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Tseng将508名2型糖尿病以无患周围血管病变分为两组,其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变组血尿酸水平较无周围血管病变组明显升高,证实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患周围血管病变显著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
邓红艳等通过对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其有无AS分为伴AS组62例,不伴AS组44例,另选39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均测SUA ,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伴AS组SU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均<0.01) 。得到结论,SUA在2型糖尿病及其AS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其AS的危险因子[3] 。
三、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近年来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存在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炎症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典型的疾病急性期的蛋白 , 是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主要的、最敏感的标记物之一 。Vema等研究发现,CRP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这些效应通过依赖内皮素-1和IL-6来促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4] 。CRP在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经动脉粥样硬化组亦呈递增式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上述研究未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抗炎治疗 。
四、2型糖尿病患者其他因素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受到广大临床研究者的关注 。Wilcken 于1976 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最先提出高HCY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 。最近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有否并发大血管并发症的检测有着重要意义 。炎性反应可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9(MM-9)的表达 , 其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5] 。
五、结语
【糖友们,谨防颈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并发症的复杂性,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检测和防治提供依据 , 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延长糖尿病患者寿命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

糖友们,谨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