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


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

文章插图

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
1、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以下是诊断糖尿病的几个情况:
1.1、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
1.2、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
1.3、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 。因此,空腹血糖显着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
2、血糖异常做哪些检查
2.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 。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 。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
2.2、尿糖
常为阳性 。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 。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 。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
2.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
2.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
2.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
2.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 。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
3、怎样看懂血糖报告单
3.1、血糖(GLU)
首先:糖尿病的诊断以静脉血糖(血浆葡萄糖)为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 。
3.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是反映2-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正常值为4%-6% 。糖尿病患者HbA1c的理想控制目标为<7% 。糖化血红蛋白是控制糖尿病的金指标,它不会受饮食、运动、血糖忽高忽低的影响,是反映一段时间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至少半年测一次 。
3.3、尿糖:检验地带网
尿糖的测定不能确诊糖尿病,因为血糖要超过肾糖阈(好比洪水的防洪堤)才能漏到尿里 。一般人肾糖阈为10mmol/l,也就是说只有血糖超过这个数值,尿糖才能有所显示 。
3.4、尿常规检查
如果尿常规中的酮体阳性,要立即测血糖,血糖如果不高可能是饥饿引起;反之血糖大于16.7mmol/l应该考虑是否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什么情况下需检查血糖
1、两侧腿围不等
中老年人下肢乏力,有间隙性跛行,一侧重、另一侧轻 。查体两侧腿围不等,重侧<轻侧,重侧足背动脉搏动难以触及 。部分患者听力、视力、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呈过早下降趋势,血检报告可确诊患2型糖尿病 。
2、怕冷、多汗
少数老年人自诉怕冷,常出汗,特别是后半夜测量体温只有35.5℃~36.5℃ 。夜间定时出汗,情绪不稳定时也容易出汗 。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说明其自主神经功能已经明显受损 。
3、跟腱反射减弱
【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轻叩足跟腱不引起腓肠肌收缩者,正常人约占4%,糖尿病病人则在50%左右,病程越长,周围神经伤害越重,腓肠肌不收缩的程度也越大 。
4、腹型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女性的腹型肥胖 。据调查,妇女腰围/臀围>0.85,无论男女均应检测血糖,包括餐后2小时血糖 。因为腹部脂肪堆积,往往表示存在重度胰岛素抵抗 。
检查血糖要注意什么
1、测空腹血糖的前一天不要过分节食甚至不吃晚餐,虽然空腹时间超过12小时可能使测定的血糖值低一些,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空腹血糖水平 。
2、禁食时间内尽量不要大量喝水,如口渴可少量饮用白开水,但不可多饮 。喝水过多可使血液稀释而干扰血糖的检测结果 。
3、糖尿病患者检查空腹血糖前晚降糖药须照常服用,检查当日须在抽血后服药 。
4、测空腹血糖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剧烈的活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

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