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的服用注意事项


中药汤剂的服用注意事项

文章插图

中药的服用注意事项
1、中药汤剂的服用注意事项
1.1、正确的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 。病在心、肺部,宜饭后服;病在膀胱、肠,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 。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一小时或晚饭后一小时服药 。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儿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 。
1.2、正确的服药温度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 。凡属理气类药,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宜热服 。凡服解毒剂,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热服则增毒物之宜散 。
2、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
一般来讲,每次以服用 150毫升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 。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并可代茶频服 。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 。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五分之一,1~3岁用成人药量的四分之一;4~7岁用成人药量的三分之一;8~10岁用成人药量的一半;10岁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 。
一般汤剂一日分早晚两次服用,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3~4次 。补液药应早晚各服1次,发汗药可加服2~3次 。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药性,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
3、中药汤剂怎样减少苦味
服用时,先预备一杯温开水,然后闭住气,一口气连续将中药饮下,再用温开水漱口,最后可嚼口香糖,以压苦味 。有些病友为驱除苦味,喜欢在中药中加糖,此法不妥,能不能加糖最好听从医生指导 。
【中药汤剂的服用注意事项】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 。因此,药液入口后,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部,自然咽下,也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 。
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
在苦味药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 。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
中药汤剂的服用禁忌
1、忌过量或长期服用中药
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 。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 。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
2、忌过夜服用

我们一般吃重要的形式都是煎水,形成中药汤内服 。中药汤剂成分复杂,包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以及其他如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 。过夜后,不仅药效降低,更可能导致细菌繁殖,造成药液发馊变质 。因此,吃中药应注意当日煎,当日服,切不可服用过夜中药汤剂 。
服中药汤剂不能吃什么
1、服用中药时不宜吃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
2、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粘膜,使粘膜充血,所服的中药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其治疗作用 。
3、服中药时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炎药时更不宜吃辣椒,辣椒能使药效降低,使治疗无效或疗效减弱 。

中药汤剂的服用注意事项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