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极拳戴护膝好还是不戴好


打太极拳戴护膝好还是不戴好

文章插图

打太极拳戴护膝好还是不戴好
1、打太极拳戴护膝好还是不戴好
最好还是待护膝 , 太极拳对膝盖来说是把双刃剑,初练拳的人往往会膝盖疼痛,但如黝口强锻炼,注意保护,特别是合理运动,能减轻、缩短疼痛的时间 。而随着太极拳对锻炼膝盖积极作用的发挥,膝盖就会逐渐有力,更加健康,疼痛现象就会消失,最后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
2、掌握好太极拳拳架的要点是保护膝关节
太极拳练习过程中拳谱要求:注重阴阳虚实的转换,以意领气,精神内敛,拳架不能僵硬也不能松软无力;上虚下实,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
用现在科学的语言解释为,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求肌肉和关节不能太用力也不能不用力,而应使下肢关节保持适当的压力 。在步法虚实转换时以一侧肌肉关节收缩为主,而另一侧适当放松但要保持一定的张力 。全身的力量来源于脚,而不能把力量集中在膝关节 。
3、太极拳发力错误易损伤
拳谱中也重点指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
脚是太极拳动作力量的源泉,在打拳过程中,脚是首先发力,膝关节属于被动运动,运动方向来源于脚的运动方向,而不是膝关节前屈带动脚的运动 。因此,膝关节的压力和扭转力量也相对较小 。若发力点错误,则会增加膝关节的压力及扭转力量,从而导致膝关节的磨损 。
太极拳的力量刚柔并济,精神内敛,既能增强下肢膝骨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又能增加下肢关节神经的敏感性而保护膝关节,同时使我们心神更加宁静平和 。
打太极拳如何做到各部位“一处多用”
要使全身每个部位均能参与技击应用之列,这还要明白各部位的构造及其形态,知道它们的活动范围和转动的极限度,并与太极拳的基本要求相符合 。
这三个部位,都不如手和脚那样圆活灵巧,不属于变化多端的部位 。肩、肘、臀尚且一处有四个以上的招法,那么全身上下的左右面,含有100个以上的招法可施是客观存在的 。只不过是部位、构造不同,它们的力量与作用不相等而已,以上便是“太极浑身都是手”的概况和简释 。
“人体处处皆太极”,“太极浑身都是手”,是对太极拳走架和应用的高度概括 。这两个论点的创导者,对太极“拳”内涵的掌握,其见解非同一般 。他们是通过对太极阴阳之义与人体周身上下、内外的每个部位做过无微不至的深刻研究、分析,并在长期走架实践中取得极丰富的经验之后,所悟出来的心得体会 。
太极拳身型的基本技法
“上”指头顶百会穴部,“下”指足跟、足掌、和足趾等用一角地支撑的部位 。“上”与“下”的中间,概称“中节” 。练拳时头顶上领,似有一绳悬住百会穴之感,再放松中节各部肌肉和关节,任其被地心引力向下牵拉而沉坠,手部和足部就会有沉实感 。人体在这种上悬下沉作用下,被对拉拔长,肩、肘、腕、脊柱、髋、胯、足等关节都撑开,胸腹部亦随之宽舒,中节各部就能灵活运转 。上悬下沉还能使头部端正、颈项顺直、躯干中正 。
【打太极拳戴护膝好还是不戴好】这种上悬下沉、中节舒松的技法,也用于处理任意相邻三关节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以头为上、肩为中、肘为下,即:头悬、肩松、肘沉 。这能撑开肩关节,放松肘部肌群 。再以肘为上、腕为中、指为下,即:肘悬、腕松、指沉 。这能撑开腕关节,放松腕关节,放松腕部肌肉 。如此由上而下、依次上悬中松下沉,就能全身放松、节节贯串,使气力注于手足 。

打太极拳戴护膝好还是不戴好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