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不是要放风筝


清明节是不是要放风筝

文章插图
【清明节是不是要放风筝】清明节有不少独特习俗,比如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等 。相信这些大家都知道了,不过相传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哦,那么,清明节是不是要放风筝呢?
清明节是要放风筝的,因为清明节有一个放风筝放晦气的习俗 。清明时节,碧空万里,惠风和畅,草木萌发,是放风筝的好时候 。放风筝,一般人只知道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但在古代,还包括着一项古老的习俗——“放晦气” 。从而,风筝也成为古代人们节日避邪的一种护身符 。
关于风筝的制作以及风筝名称的来历还有很久远的历史内涵 。风筝,以其声音似“筝”声而得名 。
唐代诗人高骈写有《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入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风筝真正的命名,《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 。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 。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
所以,在古代,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民间流传的习俗,它最主要的寓意是“放晦气” 。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法难”的目的 。
由于放风筝是放晦气,因而在放风筝时不管风筝如何玲珑好看,最后都必须剪断牵线,让它飞走 。同时,放风筝也有避讳,就是人家放掉的风筝不能拾来重放,否则会染上“晦气” 。《红楼梦》中就有:当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 。

清明节是不是要放风筝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