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了解摄影中的反差

怎样了解摄影中的反差
是什么决定着反差呢,首先是由于景物的反差,也就是景物表面实际反光的值数 。如果把一个被摄体进行恰当的曝光而被摄体的影调范围从高光到很深的暗影都有,那么就得到一个高反差的底片 。例如:(拍摄一个滑雪的人),拍摄这样一个景一派广阔的雪的表面,滑雪的人穿着黑色的风雪衣滑行 , 后边有阳光照射在雪的表面上 , 这样的景便会产生反差强的底片 。
相反的一个正常曝光的底片拍摄的是一个灯塔,而灯塔在雾气蒙蒙的环境中,这样的景就会产生很平的低反差的底片,如果这张底片是经过正常显影的话 。
一个全面灯塔的照片 。反差的第二个因素是曝光,如果把胶片大大的曝光过度,就把反差降低 , 即使显影是正常的 , 反差也会变低 。为了了解怎样会出现这个情况,应当了解一下在摄影中胶片的感光特性曲线即HD曲线 。是摄影理论的一个基本工具 。这个曲线是延用了两个科学家叫做:黑德尔和德律费尔德的名 。这是在1890年发展起来,用来表示感光性能的一种方法 , 这种曲线叫感光特性曲线 。(这个曲线也叫做:DIOGE曲线),所表示的是银的积累和曝光量之间,在一定的显影程度下的关系,可以看出来曝光量越大,银的积累越多,达到一定点以前是如此 。
在这个曲线的趾部曝光量每有增加,只使密度略有增加,到达肩部以后,曝光量每有增加并不使密度按比例的增加 。只有在趾部与肩部之间,曲线的直线段落 , 每当曝光量有一些增加时,密度总是随着按比例的增加 。
这件事和拍摄底片及显影有什么关系呢,当把胶片曝光时,如果曝光过度了,高光的影调就挪到肩部去了,而中间影调仍旧在直线段落,这就产生了一种中间影调和高光影调之间反差小的底片,所以说过多的曝光过度是会减少反差的 。
反之,如果是底片曝光不足了,那么高光部分的影调就落到特性曲线的直线段落 , 而中间影调部分或者暗影部分的影调仍在趾部,结果高光的影调密度比中间影调或暗影部分的影调增加密度较快一些,这就产生了一种高光影调与中间影调或暗影部分之间反差大的底片,因此可以说 , 曝光不足可以增加反差;
由于胶片对曝光过度能够提供较大的曝光容度,即比在曝光不足的时候能够提供较大曝光容度 , 因此宁可曝光过度一点,如果是一个平常的景,曝光过度在大多数的底片上可以有五级或者更多级的曝光容度,而不至于把高光的细部损失掉,但是不能够曝光不足,如把一个普通的景曝光差两级,暗影部分细部将完全损失 。曝光过度的时候除非曝光过度很严重才会降低反差 。
反差和显影,感光特性曲线,就是HD曲线可表示密度与曝光及显影的关系 。现在看看显影如何影响密度和反差,这主要有两条:
【怎样了解摄影中的反差】1.增加胶片的显影就增加反差;
2.减少显影就减少反差 。
如何增加或减少显影程度呢,一般是把显影的时间增加,就增加了显影程度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把显影液的温度提高,也能增加显影程度,因为温度越高显影液就越有活力 。第三个办法就是换一种活力较强的显影液 。
为了理解显影如何影响反差,可以用一种简化的模式 。先假定卤化银颗粒在胶片上有十层接受光的照射的区域,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在真实中并不如此,而是多的很,恐怕有上千层之厚,在有些部分有上百万层之厚 。现在假定每一分钟的显影会显出一层的卤化银颗粒,5分钟就能显出5层,10分钟就显出10层来了 。
在第一分钟的末尾 , 使得第一层显影了,这包括胶片受光区域的每一部分 。如果把显影停了,那么仅有的反差是由于绝对没有受光照射的那一部分和受过任何光照射的那一部分显出来的银积累之间的区别 。在三分钟之末,暗影部分接受了最少的光照射的部分分别显出了一层两层或三层的银影了,也就是把接受的曝光量经过显影产生不同厚度的银影了,强烈的高光的部分却还远远没有显出来呢 , 因为还只显到了第三层,虽然已经受光照射的影响深达第十层了,但在三分钟这一点,在底片上还只有很小的反差 。
继续显影更长些时间,增加这些面积之间的反差,就是有些已接近充分显影的面积,和那些还远远没有充分显影的面积 。因此增加显影就增加反差,减少显影也就减少反差 。
说起来就是显影程度越高在增加同样的曝光量时所得到的密度的差别越大,也就是反差越大 。有时会看到一些技术教程上面提到有底片的格玛(GAMMA)这个词 , 格玛就指的底片上的反差,具体的说,就是说明在底片上最厚的部分的密度和最小最薄的地方的密度之间的差别,这可以从感光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倾斜的程度来表示 。为要放大用的底片多半是显影到格玛等于6或者到70。

怎样了解摄影中的反差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