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1、赛龙舟:这个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有也人认为划龙舟是为了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之后每年端午节都会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后衍生成端午竞渡习俗 。竞渡时锣鼓喧闹,鞭炮齐鸣,万人喝彩,场面蔚为壮观 。
2、驱五毒:从周代开始,端午当日便被认为是不洁不吉之日 。因此,古人在端午节有驱五毒的习俗,也是意在提醒人们要防病避害 。
3、吃粽子:以前,每到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和包粽子,除自家吃外,亲友之间还互相馈赠 。相传东汉建武年间 , 长沙人晚间梦见三闾大夫屈原,屈原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 , 人们便以“菰叶裹黍” , 做成“角黍”,世代相传 。
4、悬艾草:艾草寓意百福,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可以治疗疾病的药草,古人认为,端午节悬挂艾草、菖蒲等植物,可以辟邪驱瘟 , 逢凶化吉 。
5、佩香囊:古人在端午节时,还会佩带精心制作的香囊 。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 。亦有心灵手巧的母亲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纱灯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物,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也是为了驱除瘟疫 。
6、缠五彩丝线:古人崇拜五色 , 以五色为吉祥色 。有些地区端午节时会把五彩丝线缠在手腕或挂在身上,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
7、画额:在端午节,有不少地方的习俗是用雄黄涂抹在小儿额头上,以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 。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8、斗草:斗草 , 又称斗百草,古人在端午节这天,将挂在门上的艾草准备好之后,会用剩余的药草来举行比赛 。唐代之后 , 斗百草逐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游戏 。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