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燕子杰老师讲解梅花桩


2 燕子杰老师讲解梅花桩

文章插图

什么是“出世武功”呢?孙禄堂说过:“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 , 万法得来皆无用,形体应当似水流 。”
以上诗中说的“万法” , 就是“世俗武功” 。这些都是有形有相之物 , 而且它们是无穷无尽的 。诗中最后说的“似水流”,就已经是“出世武功”了 。它无固定之形态 , 自由自在、无阻无拦、无挂无碍 。人们练世俗武功时,劳神费力,是个苦差使 。而练“出世武功” , 则心旷神怡,轻松自然,是件愉快的事情(“响起了笙琴细乐,引出无为真僧”) 。要知道“出世武功”,已达“浑元一气”的境界 。它的一招一势已是武功中的“真形”,这也是武功锻炼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世上总有那么多人,徘徊在“世俗武功”中而不能超脱呢?原来人们在练武中有两个最大的误区,这两个误区不知蒙蔽了多少人,使他们陷入世俗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凡是陷入误区的人们,在练武中即使像“苦行僧”似地奋斗,也只会收获寥寥,最终只能在迷途中老死 。
练武中的两大误区是什么呢?一是练功时着意于“自我感觉”,神不外放,不能忘形 。二是技击时出手拙重、行动迟缓 , 迷恋于“发劲”时的所谓“威力” 。
二、梅花桩拳架子是借“假”传“真”的工具
初学梅花拳之人,在学校里都是集体练架子 。常常是前后左右都有人同时练习,站桩步时要“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要时刻保持与其他人行动一致 。所以“神思”不是完全放在自己身上,如此自己反而容易静下来 。
一些老弟子毕业后 , 常常是自己一个人练架子了,这时他的神思只在自己身上徘徊而放不出去 。如此锻炼时间长了,就产生许多“感觉”和“体会” 。这些“感觉”有的舒服 , 有的不舒服 。而“体会”中有的与学过的拳理相符,也有的与学过的拳理不符 。这就吸引了许多人去探讨和深究,误以为这就是练功的体验和感悟 。
其实,这是梅花桩武功锻炼中的一个极大误区!那些所谓“感觉”,只不过因为神思在自己身上徘徊而产生的杂念 。
《梅拳秘谱》要我们练功时“凝神忘形” , 《无字真经》要我们把武功练到“观天无人无我,观地无影无踪”,请问练功达到这种境界时,那里还有自己身体的种种感觉呢?而在这些虚假的自我感觉基础上的各种“体会”,又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呢?
要知道人的年龄长大了,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变了,他在练功时的自我感觉也各不相同 。梅拳架子如果一味苛求下去,各种感觉、体会将无穷无尽,架子永远也达不到完美 。
从理论上讲,架子基本上是固定的练法,任何固定的形态,都不是客观世界的本体实相(这是佛家的基本道理) 。注意!凡是具有固定形态的练功方法 , 久练之必将心起“分别”而生“执着”,使人远离“平等”与“不二”的原则,这都是产生杂念和感知障碍的原因(以上讲的皆佛家之理) 。
上述的话 , 也可以通俗地这样解释:架子是梅拳弟子入门的必经之路,如果久久抱住不放或一味苛求下去,它也会使你杂念丛生、背离梅花拳的精神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它本来就是“假”的,只是“借假传真”的工具 。以“假”作“真”是行不通的!
读者注意,因为梅花桩是“不二”拳法,对它的任何具体练法,都应该是“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的(是非是 , 否非否) 。
三、梅花桩成拳训练的作用
成拳是通过“喂拳”训练“感知”能力的方法,这是梅花桩武功的特有任务,它与一般“对打套路”有本质的区别 。人们在成拳训练中感知的是什么呢?显然 , 感知的是敌我双方的抓拿摔打 。成拳可以使人学会抓拿摔打的方法,其实这只是表面的 。因为成拳中抓拿摔打的方法,并不是在实战技击中使用的 。关于这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到了,因为成拳中击敌的手段 , 并不是最有效或最简捷的 。
那么,人们在成拳训练中感知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主要是在练功者头脑中,建立一个不断向我进攻的敌人的实相 。所谓“实相”,就是不断向自己进攻的真人的形象 。练功者头脑中的这个实相,是在不断地抓拿摔打中建立起来的 。
当练功者单独进行徒手或手持器械练习时,这个在脑海中久已存在的实相就成了假想的敌人 。成拳练的多了,这个脑海中的实相也就越清晰 。
因此 , 练功者只要自己练习时 , 就很容易进入“练时无人似有人”的境界 。进入这种境界,人们才能做到“行动坐卧都是拳”,这是一种高效率、高层次的武功锻炼!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就是由“假”而获得“真”的过程!
【2 燕子杰老师讲解梅花桩】由此可知,成拳练习很少的人,进入“练时无人似有人”的境界是困难的 。练武时那个与自己纠缠的活生生的敌人形象,他们就很难想象出来 。不少人练成拳时忽视了这一点,这恰恰犯了梅拳训练的大忌 。

2 燕子杰老师讲解梅花桩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