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病家长怎么做


孩子患病家长怎么做

文章插图
导读:孩子患病家长怎么做呢?每个孩子都可能有不同,但家长有时自行用药 , 这是非常危险的 。下面为您介绍孩子患病家长怎么做 。
近日,由于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多人都患了感冒 。不少家长在小儿患病后,由于一怕麻烦,二怕去医院就诊给孩子造成交叉感染,于是就自行找来药给孩子吃 。这样做不仅不对症,还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
有资料表明 , 北京市因父母自行给孩子用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患儿与日俱增 。据北京佑安医院的陈晓主任医师介绍,我国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11%至26%;每年5000多万住院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次 , 其中擅自用药、超剂量用药、滥用抗生素、对新药期望过高都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诱因 。
滥用退热药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 。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 。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 。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
一般健康人的体温约为37℃,高于37℃则为发热 。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 ,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发热,而其它症状不显,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药物反应、风湿热等 。发热成了孩子有病的信号 。因此,发热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体征,如果热一上来就用退热药把它压下去,常常掩盖了病情,给诊断事业困难,甚至到了疾病危急时才被确诊 。另外,有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影响小儿凝血机制,导致皮肤、肺、脑等脏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儿血液中的低血红蛋白变成高血红蛋白,使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缺氧 , 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抽搐、昏迷等 。因此,动不动就给退热药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
小儿发热时应查明原因,再作对症治疗或病因治疗 。
【孩子患病家长怎么做】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 , 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就行 。当然 , 小儿体温过高,如达39℃或以上就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且可发生惊厥、抽搐等 。这种情况下,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可用退热药,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法 , 如酒精擦澡、冰袋镇头等 。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
抗生素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 。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氯霉素、链霉素 。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 , 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 。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土霉素 。
专家分析认为,自作主张为孩子治病的父母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偏远地区的父母,多缺乏医疗卫生知识或受限于经济条件;另一种父母与之相反,他们受过较高的教育 , 在家中阅读过大量医疗、育儿等方面的书籍,孩子生病后,习惯按自己的理解或药品说明书给孩子治病 。往往正是这些“家长医生”的错误治疗延误了孩子的病情,严重的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

孩子患病家长怎么做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