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实脚转”原则


杨式太极拳“实脚转”原则

文章插图
导读:杨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变“单鞭”是虚脚转还是实脚转的问题 , 长期以来,在杨式传人中一直争论不休 , 甚至杨家门人、亲族传人说法也不同,各执其辞 。主张虚腿转者认为 , “实脚磨转法”久练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造成膝关节疼痛,并说“虚转实不转”的练法是杨家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而持“实腿转”练法者认为,实腿转负担重 , 久练可增强腿部力量,从而可以增强体质 , 增加下盘功力 。两说争持不休 , 因为杨澄甫留下来的一百二十四张铜版照片及《太极拳体用全书》均无此照此说 。1963年3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傅宗文演述的《杨式太极拳》一书问世后,因为在该书第十八图中“揽雀尾”变“单鞭”的按后抹转是虚腿磨转 , 这个问题也就成了无头公案 , 由此便引起了一场“十八图风波”的激烈争论 。“实脚转身”的练法 , 是杨公澄甫晚年对拳架套路的重大改动,也是杨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一大特点 。实脚转身不单是某一个动作的局部问题,而是涉及到传统套路中凡是转身动作都必须遵循的带全局性的重大原则问题 。
太极拳养生【杨式太极拳“实脚转”原则】但是杨澄甫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 , 书中记载:“由前势设敌人从身后来击 , 我即将重心移向左脚,右脚尖翘起 , 向左侧转动坐实 , 左右手平肩提起,手心向下,一致随腰,左右往复荡动,以呈转动之势 。”杨澄甫在这里讲用法时提到虚脚转换 。且1943年由杨澄甫高足陈炎林先生编写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中,谈到揽雀尾向单鞭过渡时也是这样写的:“接上式(指揽雀尾)左腿略曲 , 右脚尖抬起,重心后坐,寄于左腿 。”可见,陈炎林先生也是主张虚腿转的 。三是上海傅宗文老师1963年出版的《杨氏太极拳》一书,谈到揽雀尾向单鞭过渡时是这样写的:“重心渐惭移于左腿,身体左转的同时 , 右脚尖微翘,以脚跟为轴随转体脚尖尽量里扣踏实,重心随即移回右腿 。”也还是主张虚脚转换 。加之杨家亲族传人中也有人提出“虚转实不转”是杨家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

杨式太极拳“实脚转”原则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