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剑简史

【2 中国剑简史】

2 中国剑简史

文章插图

伍并不单凭个人的技艺或体能,它是一个组织化的武装力量,个人发挥手中兵器的最大效能,而达到最高的整体战力;按「司马法」所言:「长以卫短,短以救长」,短兵在前,长兵在後,分别是:戈手、戟手、矛手、殳手、弓手 , 其中戈和戟、矛和殳是可以互换的,前四人所持的兵器足以互相支援 , 戈最短而殳最长 , 最後的弓手以前四人为纵深,可以不断地以箭射远,同时指挥全伍 , 这些步卒根据现有的战国图案,是都佩有铜剑的,可在近身肉搏时用以刺杀敌人 。
青铜的使用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後期 , 人类进入了青铜器时期,在中国也不例外;由於铜加入了铅和锡之後形成青铜合金,硬度高而熔点低 , 容易加工 , 逐渐取代了石器,人类的工具从此进入以金属为主要素材的阶段 。
依据<考工记>的记载,战国时期的工匠以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的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 , 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 , 合金中的铜与铅、锡比例也有所不同,「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 谓之锺鼎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齐金而锡居二,谓之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斧斤、戈戟要求一定的硬度与韧度,而大刃则硬度更高,但韧度稍差一些,<考工记>上所提出的比例,经过现代科学的验证,是相当正确的 。
还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青铜器氧化後常常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氧化层,对器体反倒有保护的功用,虽经千年的埋藏,仍大致完好;而铁器除了极少数经过表面处理的,往往锈蚀殆尽,使得我们在考证出土的文物时相当困难,这是如今对唐宋兵器的了解远不如战国兵器的原因 。

2 中国剑简史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