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中国剑简史

【7 中国剑简史】

7 中国剑简史

文章插图

这个时期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时代 , 各民族交流频繁,中亚的「大马士革钢」(我国称为「镔铁」)经由丝路在此时传入,这种镔铁并非一般的摺叠钢,呈现著特殊的细碎花纹,制作方法至今成谜,自古以来 , 得之者视若至宝 , 它的锋利、强韧、耐蚀直可傲视古今;唐代与西域的关系极其密切 , 取得这种宝刀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知是否取得这种技术?当时波斯、大食人来华者颇众,其中可有能匠?又或者彼国视为密技、不许外传,然而中唐时与大食的征战 , 也有可能俘获亦未可知?凡此种种,有待未来专家学者的研究 。
後期
五代至宋之间,新的战争型态又蕴酿成形,由於火药的发明与使用,热兵器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宋代战争的一大特点,此时的骑兵战力相当有限,主要以步战、城池攻防战与水战为多,在短柄兵器上,则吸收了西北少数民族的风格,形式庞杂 , 有鞭、棒、鎚等,在接战时配合长刀使用,以破解敌军的铁甲,而长刀也变化为刀身微曲、刀头较宽、厚脊薄刃、并带有护手的型式,坚重有力,从出土的少数宋刀得知,此时也运用了纯熟的夹钢技术 。
在长柄的兵器方面,则有大刀、戟、斧、钩、鎚等 , 可说无奇不有,这些都是为了战术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军中以很少用剑,只作为军官的佩饰,短刃厚脊钝锋,样式重拙,不利击刺,显然象徵多於实用 。
蒙古与阿拉伯的交会
元朝虽是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 但流传下来的兵器实物却非常的少,蒙古军长於骑战,人人马术娴熟,行动飘忽而快捷,使用利於砍削的马刀或腰刀是很合理的,同时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以如此强大的军事队伍而言,其兵器的质量必有可观;文献中曾记载蒙古军征服阿拉伯时,曾掳掠当地的能工巧匠随军征战,以当时「大马士革钢」冶炼技术之精湛,其兵器之形制、制作工艺等,必定因此有所改良或提升 。

7 中国剑简史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