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

文章插图
导读:印度人到底有什么魔法,能纷纷打破长期以来压在亚裔中层管理人员头顶的天花板呢?
新近走马上任的谷歌CEO“劈柴”
继印度裔高管SatyaNadella接掌微软第三任CEO之后,谷歌也将CEO的重担交给了另一位印度人SundarPichai(大家亲切的称他为劈柴) 。现在,硅谷的印度裔高管大有燎原之势 。这让同在硅谷的不少中国人议论纷纷,印度人到底有什么魔法,能纷纷打破长期以来压在亚裔中层管理人员头顶的天花板呢?
不同于其他族裔,目前硅谷的大多数印度裔的高管并不是第二代美国移民,他们基本都是在印度本土读完本科之后 , 到美国学校进行深造,然后进入高科技公司的 , 比如——
微软的Satyanadella,是在印度的班加罗尔大学获得了电子和通信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到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的 。
Adobe首席执行官ShantanuNarayen,在印度奥斯马尼亚大学读了本科,然后到美国的博林格林州立大学读了计算机硕士 。
SundarPichai是在印度IIT-Kharagpur获得学士学位,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沃顿商学院求学 。
在硅谷工作的中国工程师,同样有很多毕业于中国名校,那么在华裔计算机工程师们中 , 为何罕有企业高管?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华裔学生从小就浸润在中国语言文化的大环境之中 。英语毕竟不是华人的母语,初来美国 , 用第二语言和美国白人高管交流难免存在障碍 。
比语言更大的障碍是文化认同,美国人喜欢的运动中国人不一定喜欢,能让美国人哈哈大笑的笑话中国人可能完全无感 。
而印度人出生时虽然讲的是各邦的母语,但上小学以后就开始接受全英文教育 , 十几二十年的英文浸润,令印度人无论在口头表达或是文化融入上,都比中国人占据更多先机 。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人成为美国工程师,以及更多华裔移民二代的出生,华裔二代和印度裔二代在语言文化上的鸿沟相信会慢慢缩小 。

印度人有多抱团?讲个我曾经的房东的故事 。
刚来美国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进入好学校,我们租住了一套好学区的房子 。房东恰好是印度人 。
好学区的房子很贵,我们当时来美的时间还短,信用分数还没攒够,没法贷到住房贷款 。而我们的印度房东来美时间也不长,而且他家里只有丈夫工作,妻子全职 , 还有三个孩子,经济并不十分宽裕 。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居然有能力在这个好学区买下了两套130万美元的学区房 。
我好奇地一问,这才知道,他和妻子贷款买了一套房子,然后让妻子的妹妹一家和他们住在一起(妹妹一家移民美国是靠了姐夫帮着在美国介绍的工作) 。两家人又各自出资,再向老丈人借了一笔钱 , 共同买了第二套房子,出租以后房租三家平分……
这就是典型的一人来美 , 把整个家族带来美国的“大印度”模式 。抱团的结果是,整个大家庭的七八个孩子,在支出并不很高的条件下,全能进入顶级学区就读 。
除了家族里的互相帮助,印度人在工作上的相互提携也十分明显 。同样资质的中国和印度候选人,印度裔管理人员在招聘和提拔的时候更加喜欢本族裔的同事 。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但是这样的“偏心”比较隐晦,中国工程师时常会有别扭的感觉,但也往往找不出什么确切的证据 。

因为我的孩子们曾在亚裔聚居学区就读,所以我接触过很多印度孩子,他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和欧美孩子的差不多 , 都是“外向、积极、善于交流”,比如:放学喊着同学的名字大声说再见;开party的时候搂着其他孩子一起合影,看到落单的孩子,他们会主动邀请一起玩;和成年人聊天一点不犯怵,有时候看到陌生人,他们还会像小大人一样主动上前搭讪 。
可是华人小朋友,或者日本、韩国的小朋友,甚至和印度孩子同样来自英语国家的欧洲小朋友,多数就比较羞涩,没有那么自来熟 。
为什么印度小朋友和美国小朋友那么热情开朗?多数和他们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
美国有很深厚的派对文化,先不说小酒吧里的夜夜笙歌,就是一般老百姓家里,也常常大搞派对 。我的隔壁邻居,每个星期六都固定邀请一堆朋友去他家聚餐,所以他家为了长期搞派对,安装了烧烤炉、室外篝火,挖了游泳池,还安装了电影屏幕 。
印度人也喜欢派对,我们一家曾经被邀请去参加过印度家庭的聚会,虽然不像美国人那么烧钱 , 他们的院子里也一样准备了烧烤炉、凉亭和椅子,搭建了儿童乐园 , 还种了一片小果林,给朋友们采摘 。聚会的时候,好几家大人唱歌跳舞、聚餐喝酒;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十几个人挤在一起看做游戏、看动画片,一点儿不需要大人操心 。
我曾经觉得聚会文化就是瞎胡闹,后来慢慢感觉到,多少深厚的友情就是在聚会上产生的,多少孩子就是在聚会里掌握了带领小团队的能力 。
中国孩子多数是在小家庭长大的,家里那么多大人都围着一个孩子打转,让他去哪里学习领导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印度人的领导力甚至在印度妈妈们的身上也有深刻体现 。
印度中产阶级很多并不十分富裕,毕竟孩子多压力大,也不像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有祖辈的财富可以继承 。
美国学校有个传统,老师平时不收红包,但是每到学期结束 , 家长们都会准备一些小礼物,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 。有时候是小点心,有时候是20美元的咖啡券,有时候是一盆鲜花 。
一般大家就各送各的,可是每回班级里都会有妈妈牵头,组织大家捐款 , 给老师再送一个大礼物 。平摊到每个人头上也不多,就5块10块 。次数多了,我惊讶地发现,牵头组织的人每次都是印度妈妈!中国妈妈、白人妈妈总是慷慨解囊,别人出5块我们出10块,但我抱着小人之心暗自揣度,能给老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恐怕还是作为组织者的印度妈妈吧?

如果问参加课外班谁最积极?
公道地说,硅谷里除了墨西哥人和西班牙人,其他族裔都差不了多少 。差别只是参加课外班的类别不同 。比如白人就特别钟爱运动类的课外活动,华裔和印度裔更偏向于参加学术类技巧类的学习班 。当然最近咱们老中也开始注意参与体育运动,但是学习一样不肯耽误 。
因此,在亚裔聚居的区域,就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图书馆里、补习班里全是中国人和印度人,足球场篮球场上放眼望去都是老白 。
印度人真是好学和好奇的种族 。他们不仅向老白学到了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 。还努力学习着其他种族的各种优点 。
比如我曾经和中文学校的老师聊天,老师说:“其实来我们中文学校学习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类,绝大多数是华裔,接下来是带华裔血统的混血儿,第三类挺有意思,印度人,按道理说,印度人血统上和华人没什么关系,但是他们觉得中国不错,很好奇,就愿意来学点儿中文和中国文化 。”
在硅谷中国人开办的音乐学校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印度人会把孩子送来向中国老师学钢琴、学小提琴,他们认同中国人严格的教育方式 。
从这些小事上,完全可以看出印度人有多么强大的融入能力 。

最后我想说,印度人能够当上高管,肯定不是靠嘴上拍拍马屁,和上司拉拉关系就能做到的 。虽然其实多数印度工程师的技术能力和华裔工程师不相上下,但是金字塔顶层的高级管理人员,也确实有出色的技术表现 。
谷歌印度裔高管 , 企业业务总裁AmitSingh,曾在2001年重塑了谷歌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 。
发明了Java语言的太阳微系统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兼CEO Rashmisinha,出生于印度 。
根据调查显示,在美国,印度人实际上已经成为创办科技创业公司最多的少数族裔,创业人数超过了英国、中国和日本三个族裔相加的总人数 。
很多在印度学业出众的孩子,都愿意学习理工科和医科,之后到美国寻梦 。来到美国之后 , 他们的拼劲儿让许多以拼搏勤奋著称的中国人自叹不如 。
不少中国工程师都有这样的想法:未来不喜欢美国,大不了回国 , 也挺好 。许多中国工程师在中国的收入根本不比在美国少 。很多拿到绿卡的中国人也确实纷纷选择了回国创业 。而国内大把高薪的工作,也分流了华人出色的毕业生 。
而那些到美国镀金的官商二代的华人孩子,根本没有生活压力,他们在美国开着豪车、住着豪宅,除了家族企业 , 他们无法担任高科技公司的CEO 。
但是身处美国的印度人不同 。
谷歌现任CEO出生在印度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母曾经连电视机都买不起,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才垫付了他到美国的路费 。他回忆说自己刚到斯坦福 , 发现一个背包都要卖60美金的时候,完全被惊呆了 。
印度著名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男主角之一发奋考上皇家工程学院(其实是影射印度理工学院——美国硅谷的“黄埔军校”),就是因为家里贫穷,姐姐没有嫁妆嫁不出去,所以他要靠当上工程师改变姐姐的命运 。
据说从上世纪70年代起,印度最著名的学府印度理工学院,每年会有70%毕业生选择出国,而大部分毕业生都会选择美国 。过去50年 , 留在美国的该校毕业生超过了3.5万人 。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离开印度本土到美国的印度人,多数都是极富拼搏精神的“苦孩子”,印度富人不愿意出国,因为有钱能在印度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 。
最近有个美剧 , 名字叫硅谷,里面的印巴裔工程师羡慕地对加拿大出生的工程师说:“我为拿绿卡足足等了5年,你却只需要花短短5分钟!然后你居然还不肯领!”他和许多其他印度人一样,从登上美国大陆那刻起,就抱定了扎根下来的信念 , 有这样信念的印度人 , 该有多么强大的拼搏的动力!

“爸爸真棒”小伙伴、清华博士爸爸卢克
人们常说的聪明一般而言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这方面中印皆强 。而企业高层管理不仅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领导力 。领导力的核心是主动性 , 是“好猫管三村”的精神 。另外合作精神 , 沟通能力 , 好奇心等等也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提到印度家庭教育的几个特点对领导力发展的确有帮助 , 很有启发 。赞!
另一位在美国的清华爸爸路人甲
在公司当领导只能是办公室政治的结果,不能是技术的结果 。政治需要成熟高效的思维和沟通 。而这就要求你思维逻辑和沟通逻辑是同一种语言逻辑 。
和中国人相比,在拥有同等技术水平的情况下 , 印度人思维逻辑是英语逻辑,造成他们的办公室政治水平远高于中国人 。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印度人,在美国办公室日常社交状态下具有正常和成熟的思维效率 。
而和美国人相比,印度人的技术水平又高于同样英语思维的美国人(这就不用解释了) 。这样一来,印度人在和中国人、美国人相比都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
80后的硅谷爸爸-憨爸
不巧的是,我现在就在一家印度人占主导的公司 , 很多manager、director、VP都已经被印度人占据了,而干活的很多都是中国人 。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还是因为印度人能说会道,做一分事情能说成十分;而中国人比较羞涩和内敛,做十分事情 , 只能说出一分 。所以自然在职场上印度人会比中国人占优势很多!所以,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演讲和表达能力 , 这样才能在职场上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一位家有7岁男孩的上海妈妈
文章写得好深刻!独生子女的中国人和多子女的印度人在情商方面相差有点远 。中国人的“差不多就行”的行为准则又和欧美的认真负责相差甚远 。

平步青云的印度人 有啥中国家长必须学习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