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时节如何养生之秋冻要酌情

【晚秋时节如何养生之秋冻要酌情】“春捂秋冻”是含有积极意义的养生方法 。所谓“秋冻” , 通俗地说就是“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 。这样,就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此外 , 对秋冻的理解不应局限于天气寒冷而不急于增衣保暖 , 还应加强体育锻炼 。要想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最根本的就是加强锻炼 。就耐寒锻炼而言,在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 , 常年坚持洗冷水浴或游泳,是增强身体御寒能力行之有效的健身方式 。此外,还可经常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 。

晚秋时节如何养生之秋冻要酌情

文章插图
但是,秋季,特别是深秋时节气温变化大,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多变的天气会使人产生冷热不均的感觉 , 不利于一些疾病的控制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和儿童及老年人,秋冻一定要适度,有些人不但不宜秋冻,还应注意秋季保暖 。
脑血管疾病患者:受寒冷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脑血管负荷加重 , 再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 , 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发脑出血或使脑血栓形成,所以患有脑血管疾的老人不宜受冻 。
心血管疾病患者:深秋时节的低温和多风 , 常常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 。这是因为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脏搏动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重,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加重 。缺氧会使冠状动脉加强收缩,这样易造成附壁血栓或动脉硬化栓子脱落,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 。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秋冻及长时间逆风行走 。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疾病的老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
慢性胃病患者:深秋时节气温变化无常,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 , 若身体不慎受到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原有胃病的人胃病会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所以,秋凉时节,胃病患者应注意保暖 , 一旦有疾病复发的征兆 , 应及时服药治疗 。
关节炎患者: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 , 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 。因此,关节炎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寒后引起关节疼痛加重 。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疼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坏疽 。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另外,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老年人也不宜进行秋冻 。

晚秋时节如何养生之秋冻要酌情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