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

标题中这个问题,几乎所有有关艾滋病传播流行的问卷调查中都会涉及,可以算是检验社会公众对艾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常见的一道题目了 。防艾宣传进行了这么多年,「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这个结论不应该还有很多人去质疑 。讲道理 , 这个结论大众接受起来应该不难 , 因为它和我们实际生活体验是相符的——如果蚊虫叮咬真的会传播HIV , 那么和感染者一同生活的家人朋友就会有很大危险,HIV在人群里的传播速度也会快得多,蚊虫繁殖旺盛的春夏季节以及温暖潮湿地区应该也会伴有艾滋流行的高发,但实际上,艾滋流行30多年来我们并没有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即使是在HIV流行率居高不下,同时又处于热带亚热带等蚊虫施虐的非洲部分地区,科学家们也没有找蚊虫叮咬和HIV传播的直接证据,可见蚊虫叮咬和HIV流行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 。
这样的简单逻辑推理对大部分民众而言可能就够用了 , 但是,艾滋病被妖魔化了这么多年,造成了不少爱钻牛角尖的恐艾患者,加之网络时代又总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喷子”,本来一个已经盖棺定论的问题 , 在大众当中的关注度却一直居高不下 。人们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追问,比如蚊子能够传播疟疾、登革热、乙脑那么多疾病,为什么就不会传播HIV?共用针具可以传播HIV , 为什么一只蚊子吸了艾滋患者的血再去咬其他人就是安全的呢?还有人会担心,如果蚊子叮我的时候被拍死了 , 它肚子里其他人的血液会不会对我造成危险?总之就是对官方说法一万个不放心,誓将阴谋论进行到底,比如下图中这些评论:

为什么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

文章插图

上诉这些追问虽看起来简单,但由于牵扯到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回答清楚也着实不易 。好在,学界关于蚊虫叮咬和HIV传播之间的讨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尘埃落定,这里我将几个重要的观点再次总结一遍,以期温故而知新,同时也希望多少能减轻一点大家的疑惑 。
HIV不能利用蚊虫细胞进行自我复制
典型的以蚊虫叮咬作为媒介在人际间进行传播的传染性疾?。?如疟疾,其病原体在进入蚊虫体内后多会经历一个发育、增殖的阶段,随后移行至蚊虫的唾液腺,并在其中聚集,下一次叮咬时,高浓度病原体随着唾液一起注入人体 , 从而导致传播 。这种病原体在蚊虫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再传染给人的情况称之为生物性传播 。
如果HIV可以像疟原虫、乙脑病毒这些虫媒病原体一样 , 能够利用蚊虫细胞进行自我复制,那么HIV就很可能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 。科学家们给蚊虫体内注射了含有高浓度HIV的血液,其结果发现 , HIV无法利用蚊虫细胞进行增殖,也没有办法穿越蚊虫胃肠壁迁移到唾液腺 。就算蚊虫吸取了带有HIV的血液,失去了宿主细胞的支持,HIV很快会和血液中的其他物质一起,在蚊虫胃肠道中最终被消化酶分解掉 。所以 , 艾滋和乙脑、登革热等经典虫媒传染病不同 , 除非发生了重大变异,否则是不可能通过生物性方式进行传播的 。
蚊子也不是「飞行的注射器」
蚊虫传播HIV的另外一种理论可能的方式是机械性传播 。所谓机械性传播,举例来说就是,一只蚊子刚好在吸一个HIV感染者的血液,它吸血吸到一半时被发现了,吓得赶紧拔嘴就飞 , 没吸够血的蚊子带着之前含有病毒的血液继续叮咬下一个人,短时间内没有来得及消化的活性病毒理论上存在感染他人的可能 。
不过,蚊虫的机械性传播和共用针具导致的HIV传播有本质不同 。共用针具之所以会导致HIV传播 , 是因为静脉毒瘾者共用针具时,同一个针头、针管扎了前一个又会被用去扎下一个 , 同一针具反复抽吸和注射毒品的过程中 , 针管内的回血以及针头中的残血就会造成HIV的传播 。而蚊虫吸血则是非常精细复杂的过程,以蚊子为例,其吸食血液用的口器中有六根管子,其中注射唾液和吸取血液的功能分别是两根不同管子承担的 , 血液通常只进不出 。且HIV和疟原虫、乙脑病毒等不同,不会在唾液腺中聚集随唾液被注射进入人体,所以,实际上能够进到下一个被叮咬者体内的病毒量只有蚊子用来吸血的那根管子里残余的一丢丢 , 其含量要比一般针头内残血量(约0.001ml)的百分之一还少 。
为什么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

文章插图
和「离开剂量谈药物的毒性都是耍流氓」一个道理,就算蚊虫叮咬吸取的血液里带有病毒 , 量太少也是不足以导致传播的 。理论上 , 能够感染下一个被叮咬者的最大病毒量就是这只蚊子前一次所吸血液里头的病毒量,但如前所述,蚊虫吸到肚子里的血一般是不会在下一次吸血时被重新吐出来 。真正有威胁的只有蚊虫口器里残留的这一丢丢血量 。这一丢丢具体有多少呢?以吸血量较多的床虱为例 , 床虱吃饱时可以吸0.01ml的血液,如果吸血途中被打断,一般只能吸下0.003ml的血液 , 而它用来吸血的口器上所残余的血液量估计只有0.00007ml,蚊子等其他吸血虫的口器残血量也大致相当,也就是说蚊虫吸血后口器残余的血液量大致在10-6到10-5ml之间,这么少的残血量中就算含有病毒,必然也是极微量的 , 很难构成传播 。研究人员通过数学建模后估计,在如此微量的血液暴露下,我们大概要被蚊子咬33,000到10,000,000次 , 才可能经由蚊虫叮咬导致HIV感染(Miike, L. "Do insects transmit AIDS?."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Health Program 1987 Sep., 1987.) 。
HIV不可能通过机械性方式由蚊虫吸血导致传播的原因还在于,这种理论上的可能性要在实际生活中发生,必须满足一系列相互独立的条件 。首先 , 一只蚊子要找到一个HIV感染者去吸他的血,而且这个感染者体内病毒含量要足够高,蚊子吸的那点血里头才会带有病毒 。然后 , 这个蚊子的吸血过程要被及时打断,而人们大多时候都会把蚊子喂得饱饱的,这些吃得饱饱的蚊子至少要消化个几天才会去叮下一个人 。最后,没吸饱血的蚊子要马上在附近区域内找一个没有感染的受害者下手 。这些事件连续同时发生的几率已经够低了,而这种小概率事件还要至少在你身上短时间内发生个几万至上千万次,你才可能因此感染HIV,这种事情真要发生了 , 那估计离地球毁灭也不远了 。
至于拍扁蚊子导致血液溅出的情况 , 也根本不用担心 。一是蚊子撑死也就吸个几微升到十几微升的血液,按照普通HIV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水平,就算这些血液全部进入人体都不太可能导致HIV感染 。另外 , 蚊虫叮咬造成的皮肤表面伤口是很小很小的 , 蚊虫一被拍死,这样的微小伤口很快就会因为皮肤弹性而收缩闭合 , 溅出的血液量绝大部分不会进入人体,因而也不可能对人体造成威胁 。
最后说点题外话,我有时候真心觉得,能够当「吃瓜群众」是件幸福的事 。所谓难得糊涂,如果我们总活在阴谋论里,真心会很累 。学会尊重专业和权威并不是教大家要做无脑顺民,而是教给大家一种降低生活成本的处事方式 。网上整天质疑这个砖家、那个叫兽的人,有几个是真的火眼金睛 , 一眼能辨别真伪?又有几个愿意花时间去查询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判断?如果只是人云亦云,又或轻易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 那就怪不得别人来征收你的智商税了 。
以上 。
转载微信公众号:优艾
【为什么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

为什么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