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咋办_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怎么解决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咋办_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怎么解决

文章插图
导读:你知道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咋办吗?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1-2%,甚至更高 。为什么有些宝宝用母乳喂养后会出现黄疸呢?究竟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咋办?下面小编为您解答 。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 。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 。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 。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 , 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咋办_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怎么解决】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 。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 。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否应停止喂养母乳呢?一般来说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 , 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 。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 。
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 。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 , 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 , 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 。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此后 , 即使有轻度黄疸 , 也不必再停母乳 。
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
母乳性黄疸的预防
孕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如孕母有黄疸病史可口服黄疸茵阵冲剂 。自确诊的服至分娩 , 服药时间以两个月以上为宜 。婴儿出生后 , 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注意过早出现或过迟消退或黄疸逐渐加深或退而复现等情况,以便及时破损感染 。
有研究认为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 。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 ,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 。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
正常足月新生儿,在出生 3天出现黄疸,4- 6天达到高峰,7- 10天消退,胆红素不超过12mg/dl,早产儿可 以持续 2- 3周,这是生理性黄疸;至于因为溶血、阻塞或肝细胞损伤而出现的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达一月以上 ,称为病理性黄疸 。
近年来发现有一种介乎生理与病理之间的新生儿黄疸,其持续时间比生理性黄疸长,黄疸程度比生理性黄疸重 , 发生在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这种新生儿哭声响亮,吃奶好、反应好、大便颜色与母乳喂养儿相同 , 除了黄疸程度稍深外,没有任何病态 。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 (真性母乳性黄疸 )两型 。一般在生后4- 5天出现,逐渐加重,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 10- 30mg/dl,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持续 2- 3周,然后缓慢下降,3- 12周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
发生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文献报告可能是患儿的母亲初乳中含有2α- 20β孕二醇,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 使胆红素不能与这种酶相结合,使小肠对胆红素回吸收增加,因而出现明显示黄疸 。
母乳性黄疸的类别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 。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 , 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 。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 。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 , 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咋办_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怎么解决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