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疹伤寒的症状和治疗


斑疹伤寒的症状和治疗

文章插图

斑疹伤寒的症状和治疗
1、斑疹伤寒的症状
【斑疹伤寒的症状和治疗】流行性斑疹伤寒:潜伏期10~14 日 。患者急起发热,呈稽留热型,体温可达39~40℃,体温常于第3周内迅速降至正常 。第4~5天逐步出现红色皮疹,除面部及手掌、足底外,可于l-2日内遍及全身,伴有持续性严重头痛,重者可伴有神经精神症状、虚脱及肾功能衰竭 。
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6~14日,其病理变化及临床经过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较轻 。

2、什么是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typhus)乃是由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经体虱传播,以冬春季为多 。地方性斑伤寒是由于摩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为媒介,以夏秋季为多 。地方性者比流行性者病情较轻 。
潜伏期为5~21天,多为 10~12天 。表现有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疼痛及压痛,尤以腓肠肌明显,颜面潮红 、眼球结膜充血 ,精神神经症状如失眠、耳鸣、谵妄、狂躁,甚至昏迷 。可有脉搏增快或中毒性心肌炎 。多于病期第5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或斑丘疹,以后可变为出血性,并有脾肿大 。
流行性斑疹伤寒仍然属于人-虱-人传播的疾病,人是唯一的宿主,体虱是传播媒介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引起的,鼠类是贮存宿主,印鼠客蚤是传播媒介,人是受害者 。
3、斑疹伤寒的治疗方法
3.1、药物治疗
在抗菌药物中,以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对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抑杀作用较强,患者多于用药24h后体温退至正常 。应用喹诺酮类治疗亦多可使患者的体温于24~48h内降至正常 。通常只需选用一种抗菌药物,无需联合应用治疗 。有资料显示利福平 (rifampicin)对斑疹伤寒亦有疗效 。
对斑疹伤寒患者越早诊治,疗效越好 。然而,当斑疹伤寒患者的病程进入第2周后,临床表现则显着加重,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和明显的出血倾向 。当病程进人第3周后,除病情明显加重外,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亦较差,患者的体温常需3~5天才能逐渐降至正常 。
对儿童患者和妊娠患者,宜选用大环内酯类作病原治疗,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值得指出的是,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ampicillin)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ceftazidime)等,头孢霉素类,如头孢西丁(cefoxitin)等,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imipenem)等,单环 β-内酰胺类,如氨曲南(aztreonam)等和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amikacin)等抗生素对斑疹伤寒无治疗作用 。因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而这些抗生素很难进入细胞内发挥其作用,所以这些抗生素对斑疹伤寒无治疗作用 。少数患者可出现复发 。复发时不再出现焦痂,应用与首次发病相同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样有效 。
3.2、其他治疗
对症治疗:典型和重型患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
斑疹伤寒如何饮食
1、饮食给以高热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如各种营养丰富的粥类、汤类等 。
2、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水分,成人每日液体量应在3000ml以上,有心肌损害者酌减,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
3、缺乏维生素A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因此宜吃含有维生素A较多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动物食品,含胡萝卜素较多的有黄红色蔬菜,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等,此外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等也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如马铃薯、杏仁、麦芽、燕麦等 。
斑疹伤寒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主要是灭鼠 。应发动群众,采取综合措施,用各种捕鼠器与药物灭鼠相结合 。常用的灭鼠药物有磷化锌、安妥和敌鼠等 。
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被恙螨幼虫叮咬,于发病季节应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晒衣服 。在流行区野外工作活动时,必须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并可涂上防虫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苯酯或苯甲酸苄酯等 。
3、提高人群抗病力尚无可供人群应用的斑疹伤寒疫苗 。初步研究显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中分子量为56×103的表膜蛋白抗原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已在大肠杆菌表达成功,能否用其制成疫苗,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

斑疹伤寒的症状和治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