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患者所需的糖尿病知识结构

糖尿病教育分两块,一是系统的糖尿病教育知识 , 二是与胰岛素泵相关的教育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赵晓龙

胰岛素泵患者所需的糖尿病知识结构

文章插图
【胰岛素泵患者所需的糖尿病知识结构】第一块内容是基础 , 第二块内容是后者的深入和综合实践[4] 。糖尿病教育的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理论与实际结合,医患互动和可定量的原则来进行 。目前国内的糖尿病教育普遍在医患互动和可定量原则做得不够 。医患互动强调的是在系统知识培训的框架下每个知识节点都有患者的主动参与 。定量的原则指措施必须可数字化定量可行,这一点国内医生易忽视 , 我们通常讲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迈开腿,守住嘴”,但病人可操作性就比较差,对一些年纪大的人,可告诉他在原先十份饱的基础上减少一到二份,具体告诉他每顿饭留二口饭 , 对一些知识层次高的人可具体解释每两口饭相当于77千卡,每月减少1公斤脂肪需减少7000 千卡等可定量化知识要点 。比如低血糖处理,以前医生习惯讲喝点糖水,现在在糖尿病指南的科普版中讲到2个15的概念,15克碳水化合物和过15分钟复测血糖就是一个可定量可行的方案,但对普通大众来讲15克碳水化合物还是个遥远的概念,应该转换成具体的实物 , 比如15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几颗硬糖,几块苏打饼干 。在系统的糖尿病教育中要重点讲透影响血糖的三因素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低血糖的处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及如何计算,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的概念,以及特殊危急情况的处理,同时建立病人安全的概念(比如身份识别卡,备用胰岛素注射器) 。在这里特别指出碳水化合物和血糖指数的概念 。碳水化合物是进餐后直接影响血糖升高的因素,而脂肪和蛋白餐通过延缓食物吸收增加胰岛素抵抗来影响后续的血糖 。国外普遍使用碳水化合物系数(Carb factor)的概念来指导患者吃多少打多少单位胰岛素,碳水化合物系数指1个单位胰岛素可将多少克碳水化合物引起的血糖升高在3-4小时内恢复正常 。但这一点在中国可行性比较差 , 因为中餐多为加工后的混合食品很难计算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量,而国外许多食品包装上有食品成分表注明每份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这一点是我们国家将来需要借鉴的 。血糖指数是在指同样的碳水化合物量引起升糖效应的参数,血糖指数高的食品,摄入后血糖迅速升高但维持时间比较短 , 与进食同样碳水化合物量的低血糖指数食品相比 , 在大剂量注射情况下易出现餐后高血糖下一餐前低血糖情况 。与胰岛素泵相关的教育主要涉及教会患者如何充填胰岛素,皮下安置针头,设置胰岛素泵的基础率和大剂量,以及常见报警的处理等,对于胰岛素泵高级功能的教育往往放在病人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后根据病人情况来逐一教会 。

胰岛素泵患者所需的糖尿病知识结构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