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导读:近年来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认识逐步加深 , 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得到根本性的治疗 。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关知识普及程度不高 , 技术普及力度不够的问题 。……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已成为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认识逐步加深,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 , 有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得到根本性的治疗 。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关知识普及程度不高,技术普及力度不够的问题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大 , 此类问题亟待解决的要求也越发显得迫切 。如何解决信息传递不及时和规范化应用房颤治疗技术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第五届中国心房颤动论坛的召开,给业界提供了一次充分交流的机会 。会后,采访人员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参会的几位专家 。
采访人员:张澍教授您好!有一组数字显示,中国有800万患者,我们的房颤患者是1000万,按去年的导管消融3000例,这样推算,800万房颤患者等待治疗,那么目前中国能做房颤的医生有多少?能够满足多少患者的治疗?有什么应对措施?比如培训 。
张澍: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是非常实际的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几位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国房颤调查的结果不是很准确的统计,中国差不多有800到1000万的人群,并不是说这些病人都需要做消融,也不一定都适合 。如果消融能够代替药物,成为最有效的根治手段 , 从理想化的角度讲 , 这些病人都应该接受消融治疗,如果一半接受的话也有400万,现阶段我们能够做消融的医生,和我们中心,在全国做独立消融的中心和医生是屈指可数的,大概20多个中心,三四十位医生可以独立的做 , 有些水平高一点,有一些可能刚刚起步 。
能够开展房颤的医院要多于20多个医生,有些医生不会只在一家医院做 。我们要想对更多的病人做消融,美国和欧洲,意大利比我们多多了,上万例的病例,光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差别就很大,我们马教授提出的问题 , 如何让我们更多的医生掌握消融的技术,从技术的层面说 , 培训,普及,推广,提高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几个方面在做这样的事情 , 我们通过学会来做这样的事情 。
第二,学会还有培训中心,中华医学会专科生理培训中心,黄校长昨天参加的仪式就是我们培训中心和强生公司共同组织的,为期4天的心电生理基础的培训班,我们一年至少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几十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医生 , 提高他们的技术 。
第三,通过各种会议 , 最有效的是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大医生派到基层医院教那里的医生怎么做 。我们的医生掌握得越来越多了 , 很多医生开始会做 。当然,要想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项技术 , 让更多的患者了解这项技术,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比如医院要重视,学术界要重视 , 医生要有治疗房颤的兴趣,要有学习这个技术的动力,需要很多方面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差距越来越?。?这确实是非常艰苦的过程 , 但我们房颤巡讲的目的也是这样,我们主动的走出去到很多城市,到很多医院做巡讲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技术 。我们希望媒体帮助我们加强对重要性,科学性的宣传,使我们整个差距变得越来越小 。
采访人员:目前这种技术 , 治疗一次大概需要几万块,做一次消融花了几万块 , 也不能保证一次就好,可能还得做第二次,做了第二次也不能保证一年之后不复发,而且手术中导管也是一种手术,还觉得有危险,比如出现并发症等各种情况 。那目前有根治的方法吗?
马长生:导管根治术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房颤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把一根很细(直径2.7mm)的导管经过静脉血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通常是心房和肺静脉的连接部位),这些部位也就是房颤的病灶所在部位,然后释放射频或者其它能量(如超声)进行治疗的一项技术 。消灭病灶的手段有两种,一个是各个歼灭 , 另一个是画地为牢把它们隔离起来 。目前通常采用后一办法,这是因为多数房颤患者通常会有很多病灶,而手术当中常难以发现所有的病灶,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可能出现病灶的部位都隔离起来,这样即使有些病灶术中并没有显现,术后它也将不会再导致房颤 。由于这些病灶绝大多数分布在与心脏相连接的肺静脉中(每人通常有4根肺静脉),所以,目前房颤的导管根治术又被成为肺静脉电隔离术 。
房颤导管根治的效果和安全性:目前在欧美的大型治疗中心,导管根治房颤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常规方法 。国内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始于1998年,新近的随访成功率单次消融为70%,二次以上消融为80%~90% 。房颤的导管根治术操作较为复杂,应尽可能到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就诊 。与任何其他人体手术类似,房颤的导管根治术亦非绝对安全,但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安全系数相对提高 。
采访人员:马教授,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传播科学,规范治疗” 。请您给我们谈一下我国房颤疾病的治疗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
马长生: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房颤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是5~7倍 , 即使除外伴随的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的死亡率仍是窦性心律患者的2倍 。自1998年我国开展第一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以来 , 我国的房颤导管消融始终紧随世界先进电生理中心的步伐 。2006年全国完成房颤导管消融3000例左右 , 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1到3000的飞跃 。一劳永逸的消除房颤,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血栓栓塞事件、恢复心脏功能、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无疑是房颤治疗的目标 。
我们为什么说冠心病很危险,要放支架?房颤是偏瘫,放在急诊科,内科,心脏病医生合作也不紧密,我讲这些 , 不是说国内的医生,凭自己的经验讲的 。而是通过大量的严谨的临床实验证明的,做房颤的导管消融外科手术也很好,两三个小时做一个手术,成功率也高 。房颤手术,高水平的医院,意大利有一个人做了1万个 , 成功率100% 。而支架的死亡率,要比房颤大10倍 。
1996年全中国的支架是4000例 , 我做房颤,也做支架,到去年是12万 , 增加了30%,预计到2016年和美国一样是100万,房颤一样的道理,我们今年,2007年做4000例,和10年前的冠脉一样,10年之后我们房颤至少做10万 。
现在全国能做房颤的医生,做得好,熟练的 , 自己做有安全的30个,机器已经80台了,几百万一套,我们说十万例需要2000个医生,需要10年 , 我们有信心,10年的时候 , 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医生,因为用不了10年,大量的房颤手术是用机器人做的,是人做的,但是是智能化的 。
采访人员:现在大家都说“看病难、看病贵” , 而房颤治疗相对其他的病来说,费用又要高一些,好多房颤病人因此都拖着没去医院治疗 。黄校长您是怎么看这一问题的?
黄从新:房颤的发病率在普通的人群中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中国人口的基数大,目前有800到1000万的人患有此病 。治疗房颤有很好的办法,目前看来,导管消融是最好的办法 。从有效治疗房颤方面来讲,与药物治疗相比较,射频导管消融根治术最大优势是如果手术成功是可以将房颤彻底根除,而且不需要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 。根治了房颤意味着房颤的不良后果都随之消失了,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我们治愈房颤是恢复病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也就是说维持基于生理状态的情况 。治病的最高目标是没病 。发病之后治病的最高境界是恢复了正常 。
一谈到看?。吞傅娇床」蟆⒖床∧眩?我们要用比较经济学的观点看,一次根治,比反复发作,反复住院所花的医疗费用,究竟哪个高?假如说这个病人50岁,或者是40岁发现了房颤,他要活到80岁,北京的平均寿命是78,接近80岁 。如果还活30年,反反复复的房颤住院 , 和一次住院的费用,要用比较经济学来看待 。房颤不治,生活质量不高,就是赖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根治了以后 , 生活质量非常高,一个好的生活质量比一个差的生活质量固然都会活下去 。
采访人员:每次会议谈及导管治疗的适应症都在变化 , 目前适合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有哪些?
杨延宗:经过这次会议大家会发现,每次会议谈及导管治疗的适应症都在变化 , 目前总的变化是适应症在扩大,不仅是电生理在扩大适应症,目前我们可以把适应症分为三类:最好,最佳,一般的适应症,还有一些有争议的适应症 。现在所有的房颤都可能是适应症,我问了很多大牌的专家,哪些病人不适合做房颤 , 他们说如果心房没有电位的可能不适合,否则都适合 。就是说没有禁忌症的约束,国内考虑综合的情况,适应症可以分不同的层次 , 第一类是症状非常重的,年纪比较轻的,心脏大小是正常的病人 , 从技术角度讲 , 是一类适应症,因为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 处置相对简单 。第二类适应症,持续房颤,心脏大小不是特别大,没有伴随心脏病 , 即使是时间长,我们治疗的时候复杂一点,也会有非常高的成功率 。三类的适应症 , 国内现在尝试做的,大心房的,有心脏病的,有心衰的,慢性的5年、10年的房颤要不要做,说到三类就有争议了 , 在没有技术实力的地方是可以不做的,大的医院是可以做的,这类病人是属于高危的病人 , 是症状比较重的 。可能有心衰的危险,尤其是50岁左右的慢性房颤,虽然是三类适应症 , 我们认为也是应该做的,房颤的适应症,根据各中心的情况,没有心脏病的,药物无效的可以做 。二类是持续扩大的,三类是成功率比较低的 。
采访人员:我们资料里讲2006年全国完成房颤导管消融30例左右,专家讲是年度2000例,哪个数字准确?
黄从新:根据资料显示,我们现在真正的注册是1870例,这里面还有一些在医院做的病人没有进行注册,根据我们卖导管的公司给我们提供的数据 , 去年估计在3000例左右,一个是参加注册的 , 一个是实际做的 。2005年1500多例,2006年估计是接近3000例,今年的发展势头应该更好,我们在向全国推介新的治疗方法、培训人员,第三,我们也向病人介绍相关的诊疗知识 , 这三者都会形成上升趋势,今年估计在5000例左右 。
张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当少的,国外的治疗措施,能否纳入医保 , 都是和电生理相联系的,国外的房颤消融的钱,经常住院花的钱都非常详细的,导管消融一次根治费用远远低于遗留房颤出现的其他费用 。我国的病人 , 如果房颤导管消融治好了,花的钱,潜在的丧失劳动力,脑卒中康复的对比是没有的 。偏瘫了需要别人照顾,这个费用是非常贵的 , 我们现在有一些比较有身份的人出新了脑卒中之后,大概是需要花费几十万 , 现在都没有康复的 。我们呼吁对相关的治疗措施进行一些倾斜 。马长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与临床研究,冠心病介入治疗及二级预防,基层医生心血管病防治培训,心血管病防治的科学普及 。介入心脏病学,尤其是房颤的导管根治治疗是马长生教授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点 。
目前担任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
杨延宗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植入心内除颤器(ICD)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先后率先在东三省开展了食道心房调搏、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BB机监测、心内电生理检查、床边飘浮电极起搏、导管射频消蚀术、心脏生理起搏、心内除颤器等项技术 。
目前担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内科教研室主任和心内科副主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 。
黄从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心律失常和介入心脏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 。从事心血管病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27年,在介入性心脏病学、心脏起搏与电生理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
目前担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人民医院院长,心研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
张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心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心律失常介入手术量达千例以上,是国内知名的心律失常专家 。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内科心电生理专业学术带头人 。
采访人员:张澍教授您好!有一组数字显示 , 中国有800万患者,我们的房颤患者是1000万 , 按去年的导管消融3000例,这样推算,800万房颤患者等待治疗,那么目前中国能做房颤的医生有多少?能够满足多少患者的治疗?有什么应对措施?比如培训 。
张澍:您提出的这个问题 , 是非常实际的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几位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国房颤调查的结果不是很准确的统计,中国差不多有800到1000万的人群,并不是说这些病人都需要做消融,也不一定都适合 。如果消融能够代替药物,成为最有效的根治手段,从理想化的角度讲,这些病人都应该接受消融治疗,如果一半接受的话也有400万,现阶段我们能够做消融的医生,和我们中心,在全国做独立消融的中心和医生是屈指可数的,大概20多个中心,三四十位医生可以独立的做,有些水平高一点,有一些可能刚刚起步 。
能够开展房颤的医院要多于20多个医生,有些医生不会只在一家医院做 。我们要想对更多的病人做消融,美国和欧洲,意大利比我们多多了,上万例的病例 , 光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差别就很大,我们马教授提出的问题,如何让我们更多的医生掌握消融的技术,从技术的层面说,培训 , 普及,推广,提高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几个方面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通过学会来做这样的事情 。
第二,学会还有培训中心,中华医学会专科生理培训中心,黄校长昨天参加的仪式就是我们培训中心和强生公司共同组织的,为期4天的心电生理基础的培训班,我们一年至少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几十位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医生,提高他们的技术 。
第三,通过各种会议,最有效的是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大医生派到基层医院教那里的医生怎么做 。我们的医生掌握得越来越多了,很多医生开始会做 。当然,要想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项技术,让更多的患者了解这项技术,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比如医院要重视,学术界要重视,医生要有治疗房颤的兴趣 , 要有学习这个技术的动力 , 需要很多方面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小,这确实是非常艰苦的过程 , 但我们房颤巡讲的目的也是这样,我们主动的走出去到很多城市,到很多医院做巡讲活动,目的就是要提高我们技术 。我们希望媒体帮助我们加强对重要性,科学性的宣传,使我们整个差距变得越来越小 。
采访人员:目前这种技术 , 治疗一次大概需要几万块,做一次消融花了几万块,也不能保证一次就好,可能还得做第二次,做了第二次也不能保证一年之后不复发,而且手术中导管也是一种手术,还觉得有危险,比如出现并发症等各种情况 。那目前有根治的方法吗?
马长生:导管根治术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房颤治疗方法,它是通过把一根很细(直径2.7mm)的导管经过静脉血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通常是心房和肺静脉的连接部位),这些部位也就是房颤的病灶所在部位,然后释放射频或者其它能量(如超声)进行治疗的一项技术 。消灭病灶的手段有两种,一个是各个歼灭,另一个是画地为牢把它们隔离起来 。目前通常采用后一办法 , 这是因为多数房颤患者通常会有很多病灶,而手术当中常难以发现所有的病灶 ,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可能出现病灶的部位都隔离起来 , 这样即使有些病灶术中并没有显现,术后它也将不会再导致房颤 。由于这些病灶绝大多数分布在与心脏相连接的肺静脉中(每人通常有4根肺静脉),所以 , 目前房颤的导管根治术又被成为肺静脉电隔离术 。
房颤导管根治的效果和安全性:目前在欧美的大型治疗中心,导管根治房颤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常规方法 。国内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始于1998年,新近的随访成功率单次消融为70%,二次以上消融为80%~90% 。房颤的导管根治术操作较为复杂,应尽可能到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就诊 。与任何其他人体手术类似,房颤的导管根治术亦非绝对安全,但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安全系数相对提高 。
采访人员:马教授 ,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传播科学,规范治疗” 。请您给我们谈一下我国房颤疾病的治疗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
【传播科学,规范房颤治疗】马长生: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房颤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是5~7倍 , 即使除外伴随的器质性心脏?。?房颤患者的死亡率仍是窦性心律患者的2倍 。自1998年我国开展第一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以来,我国的房颤导管消融始终紧随世界先进电生理中心的步伐 。2006年全国完成房颤导管消融3000例左右,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1到3000的飞跃 。一劳永逸的消除房颤,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血栓栓塞事件、恢复心脏功能、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无疑是房颤治疗的目标 。
我们为什么说冠心病很危险,要放支架?房颤是偏瘫,放在急诊科,内科,心脏病医生合作也不紧密,我讲这些 , 不是说国内的医生,凭自己的经验讲的 。而是通过大量的严谨的临床实验证明的,做房颤的导管消融外科手术也很好 , 两三个小时做一个手术,成功率也高 。房颤手术,高水平的医院,意大利有一个人做了1万个,成功率100% 。而支架的死亡率,要比房颤大10倍 。
1996年全中国的支架是4000例,我做房颤,也做支架 , 到去年是12万,增加了30%,预计到2016年和美国一样是100万 , 房颤一样的道理 , 我们今年,2007年做4000例 , 和10年前的冠脉一样,10年之后我们房颤至少做10万 。
现在全国能做房颤的医生 , 做得好 , 熟练的,自己做有安全的30个 , 机器已经80台了,几百万一套,我们说十万例需要2000个医生,需要10年,我们有信心 , 10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医生,因为用不了10年 , 大量的房颤手术是用机器人做的,是人做的,但是是智能化的 。
采访人员:现在大家都说“看病难、看病贵”,而房颤治疗相对其他的病来说,费用又要高一些,好多房颤病人因此都拖着没去医院治疗 。黄校长您是怎么看这一问题的?
黄从新:房颤的发病率在普通的人群中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中国人口的基数大,目前有800到1000万的人患有此病 。治疗房颤有很好的办法,目前看来 , 导管消融是最好的办法 。从有效治疗房颤方面来讲,与药物治疗相比较,射频导管消融根治术最大优势是如果手术成功是可以将房颤彻底根除,而且不需要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 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 。根治了房颤意味着房颤的不良后果都随之消失了,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我们治愈房颤是恢复病长期维持窦性心律 , 也就是说维持基于生理状态的情况 。治病的最高目标是没病 。发病之后治病的最高境界是恢复了正常 。
一谈到看?。?就谈到看病贵、看病难,我们要用比较经济学的观点看,一次根治,比反复发作,反复住院所花的医疗费用 , 究竟哪个高?假如说这个病人50岁,或者是40岁发现了房颤 , 他要活到80岁,北京的平均寿命是78,接近80岁 。如果还活30年,反反复复的房颤住院,和一次住院的费用,要用比较经济学来看待 。房颤不治 , 生活质量不高,就是赖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根治了以后 , 生活质量非常高 , 一个好的生活质量比一个差的生活质量固然都会活下去 。
采访人员:每次会议谈及导管治疗的适应症都在变化,目前适合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有哪些?
杨延宗:经过这次会议大家会发现,每次会议谈及导管治疗的适应症都在变化,目前总的变化是适应症在扩大,不仅是电生理在扩大适应症,目前我们可以把适应症分为三类:最好,最佳,一般的适应症,还有一些有争议的适应症 。现在所有的房颤都可能是适应症 , 我问了很多大牌的专家 , 哪些病人不适合做房颤,他们说如果心房没有电位的可能不适合,否则都适合 。就是说没有禁忌症的约束,国内考虑综合的情况,适应症可以分不同的层次,第一类是症状非常重的,年纪比较轻的,心脏大小是正常的病人 , 从技术角度讲,是一类适应症 , 因为成功率高,复发率低 , 处置相对简单 。第二类适应症,持续房颤,心脏大小不是特别大,没有伴随心脏病,即使是时间长,我们治疗的时候复杂一点,也会有非常高的成功率 。三类的适应症,国内现在尝试做的,大心房的,有心脏病的,有心衰的,慢性的5年、10年的房颤要不要做 , 说到三类就有争议了,在没有技术实力的地方是可以不做的,大的医院是可以做的,这类病人是属于高危的病人,是症状比较重的 。可能有心衰的危险,尤其是50岁左右的慢性房颤,虽然是三类适应症,我们认为也是应该做的 , 房颤的适应症,根据各中心的情况,没有心脏病的,药物无效的可以做 。二类是持续扩大的 , 三类是成功率比较低的 。
采访人员:我们资料里讲2006年全国完成房颤导管消融30例左右 , 专家讲是年度2000例,哪个数字准确?
黄从新:根据资料显示,我们现在真正的注册是1870例,这里面还有一些在医院做的病人没有进行注册,根据我们卖导管的公司给我们提供的数据 , 去年估计在3000例左右,一个是参加注册的,一个是实际做的 。2005年1500多例,2006年估计是接近3000例,今年的发展势头应该更好,我们在向全国推介新的治疗方法、培训人员,第三,我们也向病人介绍相关的诊疗知识,这三者都会形成上升趋势 , 今年估计在5000例左右 。
张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当少的,国外的治疗措施,能否纳入医保,都是和电生理相联系的,国外的房颤消融的钱,经常住院花的钱都非常详细的,导管消融一次根治费用远远低于遗留房颤出现的其他费用 。我国的病人,如果房颤导管消融治好了,花的钱,潜在的丧失劳动力,脑卒中康复的对比是没有的 。偏瘫了需要别人照顾,这个费用是非常贵的 , 我们现在有一些比较有身份的人出新了脑卒中之后,大概是需要花费几十万,现在都没有康复的 。我们呼吁对相关的治疗措施进行一些倾斜 。
传播科学,规范房颤治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现当代有哪些科学家是基督徒
- 声音在真空中怎么传播
- 糖尿病科学饮食八要诀
- 科学研究的意思是什么
- 新妈产后科学减肥才是王道
- 耻辱折叠刀哪位科学家
- 科学食疗治白头发
- 莫被夏季血糖最低迷惑
- 2 科学食疗治白头发
- 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疾病,是走向康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