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诊治的无知代价

讳疾忌医
不少中年病人患病后不愿让人知道,更不愿意去看医生,其主要原因是怕影响个人的仕途 。在查体时,问到以往患过何种疾病时,很不情愿的告诉你,我的血糖高一点,其实他已经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了 。奉劝这些讳疾忌医的朋友,有病早治疗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要知道,权力是一时的,荣誉是过去的,金钱是留给后人的,只有健康是属于自己的 。有病早治可使自己少受罪,家人少遭累,节约医疗费,健康为社会 。

糖尿病诊治的无知代价

文章插图
秋后施肥
不少病友患病后不急着治疗,说糖尿病早治晚治一个样 。现在趁疾病尚轻,不影响工作,尽快完成房子、车子、票子的三大任务,等到退休后再好好治疗吧 。这种秋后施肥的想法实在可笑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青” 。青壮年患病不早治,到年长之后再治疗,只怕是人等疾病,疾病不等人 。有人研究,早期花一元钱可以治愈的疾病 。到晚期就是花 200元钱再治疗,也未必有效 。肥胖者更应早期治疗,要知道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比正常人高3倍 。每增重1公斤患糖尿病危险性增加5%;每减重1公斤,寿命可增加3~4个月 。肥胖糖尿病人寿命比预计要减少35% 。
雨后送伞
用药后的血糖“正常”,是由于药物在起作用,叫作“条件健康”,就是在药物控制下的健康,并非是疾病的根本好转 。有些病人误认为血糖下降,就是疾病痊愈, 接着就停药,停药后血糖又回升,然后再吃药,使病情波动 。这种雨后送伞的方法,使很多病友病情得不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提前发生 。
时间误判
【糖尿病诊治的无知代价】不少病人认为不吃饭就是空腹,因而10点11点也来测空腹血糖,这是错误的 。空腹血糖指的是空腹10小时以上,也就是早6~8点之间的血糖 。三餐前的血糖叫餐前血糖,其它时间的血糖叫随机血糖 。8点以后,由于机体内分泌的自我调节,就是不吃饭血糖也会升高 。还有睡前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指的是晚上9点左右, 而不是任何时间 。一位病友晚饭后去打麻将,深夜12点才回来,在睡觉前注射了12单位的中效胰岛素,结果在3点钟发生了低血糖 。
无知代价
陈女士58岁,患糖尿病10年 。空腹血糖经常在10毫摩尔/升左右,尿蛋白++ 。为了尽快降低血糖,一次早上空腹口服消渴丸30粒,到上午11点,出现头晕、出汗、无力、意识障碍等低血糖表现,急查血糖1.2毫摩尔/升,经医院抢救脱险 。该病友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不知道10个消渴丸中含有一片优降糖,认为多吃几个没有关系 。二是优降糖50%从肾脏排出,当肾功能不好时排出减少,优降糖在血中浓度增加,容易引起低血糖,还有一名中年女士,认为糖尿病是因为尿中含糖太多了,少喝水,尿就少,含糖也少,对糖尿病有好处 。在炎热的夏季,口干得厉害也不喝水,结果血糖高达26毫摩尔/升,尿酮体++,经医院治疗方才好转 。

糖尿病诊治的无知代价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