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

文章插图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
1、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
郁气滞的人容易发怒,还会经常伴随着叹气 。这种病的病因大多是郁闷、精神受到刺激或因精神创伤史所致 。
郁脾虚的主要症状是胸胁胀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 。
胃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尤其下午开始全身酸软,舌苔厚重黄腻,气色较差,腰膝酸软,睡眠质量差 。
虚最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吃完饭就肚胀,喝点水也停在胃里不动,大便总是无力下行,容易引起便秘 。这样的人,身上的赘肉软得像一团棉花,两腿沉重不愿迈步,大白天也总想睡觉 。
2、肝郁脾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 。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 。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
脾虚泄泻由水湿阻于胃肠,脾虚失运,不能制水,湿注肠道所致 。本病证属虚邪舍于肠胃,水潴为湿,谷滞为积,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清阳之气不升反下陷,分利无权而水湿并入大肠,遂致泄泻 。
然而小儿脾虚泻,多因素体虚弱或久病元气不足,致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多因脾虚运化失常,肾虚后阴不固所导致 。
3、肝郁脾虚怎么调理
3.1、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 。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
3.2、坚持早睡
最好在十点半就要上床,十一点就要入睡了,让身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因为十一点到三点是胆经和肝经开始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肝胆开始排毒、代谢、养血 。
3.3、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
3.4、坚持泡脚暖脾胃
因为脾经和胃经都起始于足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坚持泡脚来暖和脾胃,养气血 。
睡前,用40度左右的水漫过脚踝,浸泡10~20分钟即可,顺便用手指按摩足底、足心,通过刺激穴位,打通经络,将暖和传导到全身,驱散脾胃寒气,养护全身气血 。
3.5、适当运动

专家认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 。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
脾虚吃什么食物好
1、大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 。《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 。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 。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
2、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 。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 。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 。气虚者宜常食之 。
3、狗肉
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更宜 。《日华子本草》云: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医林纂要》中还说,狗肉补肺气,固肾气 。尤以秋冬季食之为佳 。
4、燕窝
性平,味甘,有益气补虚、养阴补肺的作用,对气虚又兼肺虚者尤宜 。《本草再新》曾说它大补元气 。《食物宜忌》也有燕窝壮阳益气的记载 。《饮食辨录》中还指出:燕窝,性能补气,凡脾肺虚弱,及一切虚在气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虚漏汗畏风者,服之最佳 。
5、樱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 。《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 。
肝郁脾虚的食疗方法
1、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 。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
2、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
3、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能刺激消化,健脾开胃,缓解由于消化不良所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

肝郁脾虚的表现症状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