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十三法
一曰:两手握固,闭目冥心 。
[ 人身一心耳!而其名有三:心之本位曰人心 , 其神脑注曰天心 , 其神腹注曰地心 。其用有三:天心生精,地心生气,人心生血 。欲收人心,必须握固 。
握固者何?以两手大指尖各掐两手亥子纹间,而以四指包握大指成拳形是也 。盖心乃至灵之物,但一着想,即住想处 。况心具阴阳 , 其理奇而耦者,本位之心
也 。稽其寄宫,乃在两手之心,一经掐夫亥子纹而握固之,则我之人心得住于本位矣 。心居本位,则一身之气咸自相拱护,不劳招聚而自相聚于绛阙上下四傍也 。
凡夫后天之气,其质润而温 , 凡其聚处如云如雾然 。于本位,则其如云如雾之物,必先化而为液,下滴点心,便化为血 。其间时候 , 谅非顷刻而化而成,是以握固之后,便应冥心 。冥心须久,久则方妙 , 于是知养生家之所以必握固、必冥心也 。
我言行是功,必须功夫长久些者,一以心静不易,而欲令其安然而冥则尤非易;一以心冥而安,斯为真冥,而一身之气来朝 。其朝绛阙也,谅非一朝便能化液,
苟非聚之久而周,则如云如雾之效不现 。且必吾心冥而安也,则其所聚之气亦始和之极 , 然后得有变化之机呈焉 。此一定之理 , 奈何有马到成功之想乎?
闻之师云 , 世人中宫痰饮之多一酿成痼疾者 , 无他,每于食后脾倦,或瞪目呆定,或闭目冥定,其在绛宫上下四傍之气亦随而拥护之,亦有如云如雾光景;但不
到化液而起 , 或即到化液之后、彼不知内养之诀而徒知便安一层,则所滴之液,不点入心而傍落于中脘左右,则成痰,久久积多则成痰饮症 。世之修养家亦多此停饮
之症者,无他,于冥心一功上不加功,略行香寸许、或半寸许即行他功,其灵液未化血而中止之故耳!
我深悉此病,故每劝人于此一步功上,着实加功 。今故不惮烦而疏说如上,见者幸勿视为常谈而忽诸!噫!行得液滴化血之后,不接行调心之诀 , 则又将酿骇人病出矣 。其说则剖陈于后云 。]
二曰:舌抵上腭,一意调心 。
[ 夫人一身皆心也,虚处者心之体,实处者心之用 。此之体用 , 乃贴粗浅一边说 , 其妙义乃气血焉,以一心之所主者 , 故曰一身惟心云 。
古先哲教人修养 , 而于闭目冥心后 , 继以舌抵上腭、一意调心者,旨何在乎?舌为心之苗,舌抵上腭,则心之神便随而上注 。盖神为气帅,气为心将,如是一作
用,则我神已上居夫乾元 。其中已具有存想泥丸一段妙用在其问矣 。此不过略一存想我泥丸 , 或者有明晃晃气象 , 我则即用此明晃晃一光遍将我身前前后后通体一
罩 , 继即从事下句加功 。其所谓加功者 , 不过先调息——看我气息随此光 , 自顶自口、自心自腹 , 次则继以虚其头、虚其心腹 , 是即存虚妙诀 , 妙诀之妙,在于存其
虚而步步自里达外焉 。谓之调者,有不虚处 , 以意虚之;有不通处,以意通之;有欲达外而若有墙壁紧向里迫然者,我则以意一散一松,则其申气象自能疏畅焉;或
若有物兜住我气机如被网锁然 , 我则以意一放一松一脱,其诀在放心于无何有之乡而已 。此又在行之者之能心领神会焉 。此之谓调 , 此之谓一意调也 。
闻之师曰,世多染吐络血与夫赤浊肠红赤带者,其病类由如上所云 。饮食困倦后 , 得养血化妙矣!无如所化,未行于络,未藏于肝,未统于陴,蹶然而兴起酬应焉!其血横行而无归,积而外发 , 遂成等等症,不胜骇人 。世之养生,初行功时 , 无不见效 , 已而忽得等等之症而中止者比比 , 此非别有故,盖于调心一功不加畅行耳!
我亦深悉其弊 , 故不惮烦而详论之如上 。]
三曰:神游水府,双擦腰肾 。
[ 盖血为精本,精为气源,而使之血化精、精化气者,神不游夫水府,则水冷而不化;其所积留于下部问者,乃顽液 , 并不得谓之精也矣!古人有言: " 肾暖则生精,心凉则生血 。" 味斯二语,则神之游夫水府也,非惟益乎肾,亦且利乎心 。
其诀惟何?将我目光内导心气,从我心后分注两腰 , 各盘旋于左右两肾之间,则凡所生血即随气降分注两肾,经我目神注旋不已,暖气自生,渐渐大热,如沸如
炙,则随降之血立化真液而色纯白焉——此一物盖即世人所谓精者 。然此一物不经夫两肾大热,如沸如炙,以至各于左右大热,会前升入脐轮,再加非常真火大煅一
场,此物仅随向所积液伏于膀胱左右耳!相火一动则油然走泄 , 是即世人所患遗精与白浊也 。诀惟加功于两腰肾,使彼腰肾常大热,则脐轮一关自得大热,而精自化
气 。其世有赤浊赤带之症者 , 由所降心血达至于腰,未经真火一烘,即随气流膀胱隐伏而滞,后感外邪一引而出,男曰赤浊,女曰赤带云 。于斯可悟双肾之不可不加
擦而神必肾游之妙义矣!
然不标曰神存神运神摩神旋,而曰双擦腰肾者,以人初学,其神不灵、其气不旺、其火不足,其一身之关窍脉络半有积痰壅阻其问,引之导之,未易领教 , 则效
不可必而病可因积,故不得已而教之以手擦焉 。呜呼!此先辈渡世不得已之苫心,故立言止此 。然有因而薄视之 , 以为事非内运,有为外功,置之勿行,以为有志,
遂有等等病生,卒因功废 。惜哉!
余深洞悉其妙,且又洞悉世之流弊,故不惮烦而为缕详于上,见者幸勿视为常谈而忽诸 。但凡行是功者,擦勿用力 , 惟以心随掌转 , 自外达中,周而复始,不计
擦之多寡,总以大热为妙 , 慎勿如俗僧之了诵《受生经》,虚行故事为戒 。何以故?人之一身,血气旺则无病得染 , 而神为气血之主,又以气血为养神之本 。气血之
为一身宝也,人人知之 , 而不知所以养之,故曰就月衰 , 而回澜无计也 。果能从事夫上所言,而又能实心实力、恒久不废,何长生之不可逾及哉? ]
四曰:心注尾闾,频耸两肩 。
[
此段功夫,乃为初行上言辈救弊之法 , 亦养生家必行之作用也 。盖心者神之谓也,果如上言而极行之,其真羔自能攻穿尾阊,暖气冲脊,层层烘升,自达颠顶,原无
事乎心注而频耸也 。但彼初学之士,真气既衰而神力又薄,其尾阊之关闭塞而勿开,夹脊之节二十有四,其问积痰,节节有之,苟不仗此有为作用,其穿关也固不
易,而欲节节通升,焉能无阻?然事又不可中止,倘此尾阊不开,则所有精不固,而所降留之气岂肯安驻腹问?不变为腹胀胁疼、肛痛痔漏 , 则变为气忡心怔 , 小则
亦必变为牙疼眼赤头眩等症 。幸而关穿脊达,倘或中住,则有发背对口脑疽等患 。是以先哲开此不得已有为作用,以解种种之厄 。
【道教养生十三法】其诀乃一意神注尾阊,而于粪门作忍大便势,其气则缩而提矣 。如是行之,尾关必开 。我则以头稍向前面,而又用意自下提上 , 耸其两肩,则其气自从夹脊节节上升,升一节则加一提耸之功,直觉此气已到玉枕骨问,则可从事于下文之所示也矣!
此一段功夫、稽即《丹经》所称黄河逆流一步玄诀 。然其关有三:尾阊一也,夹脊二也 , 玉枕三也 。今犹三关仅通其二云 , 我故曰过此关尚须从事于下所示者,以有玉枕一关耳! ]
五曰:目视顶门 , 叩齿搅口 。
[ 曰目视者,非以开眼视之,乃之眼合着,其目则向下而使其气上达,有如神在深渊而一意上注之法,如是视则得矣 。标曰顶一门,要使学者察其气升己过玉枕与否耳!然其问犹有一段大玄大妙、养生家必行一秘,藏而未之泄 。
其诀惟何?亦仍在顶门两字问也——顶者极高之谓,门乃天门 。谓当导引此气,即从玉枕关直冲上去,存冲到天上,要觉有窈窈冥冥,而日月星辰犹在我神光之下,方谓之足 。如是 , 则我身后天浊气化为先天清羔矣 。如是后 , 方从事于叩齿搅口一功 , 斯无拖泥带水之弊焉!
然我所云天门者,非指上天之门,原是我之顶而上通天气之门耳!此一门也 , 我身天罡真羔之所驻者——其羔下临,群阴悉化 。此关一过,则我身所具三关将势
如破竹,有不待兵将焉 。此修养家至宝之物 。而欲得此一羔 , 非从破关直冲 , 上接天上之天罡,则此羔凝结于顶门,不为我用 。即或世从别法精修,亦乘云驭空,而
神从天目出者尚矣!然犹是神仙一门也 。惟得此羔而进修之,自有白日冲举之妙,我师言之详矣 。故于此关,犹详述如此 。
至如叩齿搅口,不过聚神引津之小作用耳!然于养生家则大有所补云 。陶贞白《真诰》载有一夫,不解修炼而
寿逾百岁,岳吏不敢近其所居 。察其故,彼有风疾,其齿常自相击 , 乃疾使然 。然于道 , 凡人叩齿则身神毕集者 。彼夫之齿虽因风常击,而其神无敢或离,则其关窍
得护甚固 , 故身有光焰,鬼不得近 。有以夫 , 《真诰》所载如此!至夫搅口者 , 以人舌下有二窍,一通心,一通肾,《丹经》所称水火华池是也 。以舌搅之,其液自
出,且默以引所后升之气到口 , 以便吞咽,我故曰大有所补云尔 。]
六曰:静运两目 , 频频咽气
[
此一段虽为初学说法,然其寓意亦精玄也 。其曰静运两目者 , 所以聚神也 。以所升之气已过玉枕,或已降注口中,则自有甘露随下 , 我必与舌搅得津同咽矣!而有余
气,尚因叩觉 , 停驻泥丸 。我则从事运目,自得润而热而凉,其神光圆白如珠,得悬于目前空际 。而下曰频频咽气,不曰咽津,其旨玄矣哉!盖彼初学,阴液多而阳
气微 , 虑有他变 , 咽气所以助阳也 。令彼下田得有常热之妙,而身中水火始均,此补偏救弊之妙秘也 。
稽之丹书,自明斯理之非妄云 。故我师谓此说,纵己超夫玄境 , 此段功夫亦不谓之虚劳焉,况初学乎!何以故?丹道以阳为宗者 。补阳即以除阴,经曰:“分阳不尽不成鬼,分阴不尽不成仙 。”即此可悟矣!我愿见者循行,勿疑是嘱 。第所咽气 , 不到下田 , 不可中止云尔 。]
七曰:澄神摩腹,手攀两足 。
[ 此一段功夫,虽为初学而说 , 而藏有火土相生、三家聚会之妙义也!有补土燥湿之功 , 有聚气会神之妙,有五行会宗之用 。
夫神澄则浊质附土,摩腹则气运土驯;手攀者必俯其身 , 则腹贮清羔,必自穿尾而达乎泥丸 。两足承攀,故直其胫而外挺其气,达出必足;既而受攀,则足心阳
气必自脚背而开,上至尾闾,随其腹穿之羔而同升夹脊焉 。此其中妙义盖有不胜述者 。核诸下文所述,其妙义自知不虚焉 。]
八曰:俯身鸣豉,数息凝神 。
[ 曰俯身,承上法而加以无为一用焉 。盖觉两足之炁已从尾阊穿上,故放却两足,以手捧头,掌掩两耳,以指向玉枕下击之 , 其声如鼓,故曰鸣鼓 。
鸣鼓何,所以至灵也 。俯身而鼓,所以召我阳神自背而达上,所谓乘槎达汉之一法也 。逮至数息,则又直身而坐行矣!
盖斯时也,神咸集于泥丸,将俯而听政矣 。而返行数息何也?泥丸乃听政之府,而燕息还在中黄 , 要知数息之时,我之阳神业已退休土府矣 。其数息也,所以进
阳火也,此即息息归脐之妙,又即所谓安不忘危之道 。故其数息之诀,不计数于升际,而着存于将降之候 , 则能息息归脐焉 。故即继之以凝神之道,此盖借数息一法
为凝神作用云尔 。]
九曰:摆腰洒腿 , 两手托天 。
[ 此一段乃静极而动之妙用,盖非浅见一流所能测也 。
殆以加意凝神之后 , 我身气机有所阻住,故必先行缓步,或十步、或二十步;退而坐摆我腰,或九、或十、或十五;起而洒腿 , 左右或如摆腰数 。继即加以托天,数则或三或五 , 其起也缓,其落也如之,总以骨节能畅而不致气粗为妙 。]
十曰:左右开弓,平心静气 。
[ 此一段无甚深义,学者但依法循行可也 。]
十一曰:无我无人,心如止水 。
[ 此一段似贴性功一边,而实炼命家脚踏实地之奇验焉 。如每行功无此一步,断无成就之理 。
其法总如初步行功,加以一尘不染、万籁皆空之志行去,自得此真实境界 。如果到此而时候又久,其去大道也不远矣! ]
十二曰:遍体常暖,昼夜冲和 。
[ 功夫到此,去仙近矣 。然其所以致此者 , 还从上文来也 。盖非可幸致者 。]
十三曰:动静不二,和光同尘 。
[ 至此已超出地仙之上,并非水仙境界 。其所俟者,牟尼宝珠耳!殆非累行功圆者所得企及者矣! ]
以上十三则名目尚矣!大约养生家之所宗者 。行之者未得其诀,每有弊生 。今据师传,核之丹书,合而发之,名曰“阐微” 。其言粗浅,其义精深,凡夫龙虎坎离卦爻斤两之说,概不理采 。从事斯道者见之,我知其必不鄙而遐弃也 。
道教养生十三法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道德经中的养生观
- 庄子养生的长寿之道
- 道家导引养生术
- 道医论“春三月”养生之道
- 冬季羊肉六种做法能养生御寒
- 2 冬季羊肉六种做法能养生御寒
- 3 冬季羊肉六种做法能养生御寒
- 4 冬季羊肉六种做法能养生御寒
- 何时吃晚餐最合适
- 5 冬季羊肉六种做法能养生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