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米”惹来了肝癌


“黄大米”惹来了肝癌

文章插图
导读:医学专家指出,食用“致癌大米”虽然其一次性的毒性没有这么大,但长期食用将无疑会致癌 。因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生物致癌物,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所以别忽视了身边的隐患食物 。……
黄大米怎么样致癌?
正常大米一般为白色(还有紫大米、红大米等),我们平时放久的大米会有淡黄的颜色,我们称它为黄大米 。大米变黄又会存在什么问题呢?大米变黄是因为大米在储存过程中由于自身水分含量高,在酶的作用下产生热,致使霉菌繁殖,出现霉变现象并呈现出黄色 。霉菌中包含真菌产生的黄曲霉素,它是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的有毒代谢物的统称 。黄曲霉素也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
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 食品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也较高 。
黄曲霉素不仅存在大米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日常食物 。例如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在干果类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干辣椒中,在动物性食品如肝、咸鱼中以及在奶和奶制品中也曾发现过黄曲霉素 。并且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 , 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毒素 。
虽然这些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不过只有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达到一定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才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 。这就是我们平常听到的“发霉” 。
毒菌能产生毒素 , 这些毒素中起致癌作用的有6种,其中最强的是黄曲霉素B1,其毒性比亚硝胺强75倍,比砒霜强68倍,比氰化钾强10倍 。
若低剂量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对肝脏的损害尤其大 。一些因进食发霉的食物,而爆发黄曲霉素性肝炎的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差不多达到患病人数的一半,没有死亡的也留下了慢性肝炎的后遗症 。
食用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后有会出现哪些症状?
食用这些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易产生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 肝部也会出现病变,2~3个月后肝脏肿大、肝区疼痛、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伴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晚期会有直肠、肝、胃大出血现象 。
如何急救处理?
(1)立即停止摄入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2)可用维生素C、维生素B、电解多维、葡萄糖水等喂服,以缓解体液中的黄曲霉毒素;
(3)症状较重时,应及时进医院接受治疗;
(4)补液,利尿,保肝等支持疗法;
(5)重症病人按中毒性肝炎治疗 。
如何辨别市场上有毒的黄大米?
【“黄大米”惹来了肝癌】市场上一些不法的商贩对这些污染的食品又重新加工再卖出 , 通过不同的渠道销售出去,甚至已经被端上了餐桌,我们可能每顿咽下的就是高致癌物 。
国家卫生部门也推出相关政策,禁止企业使用被严重污染的粮食进行食品加工生产,并制定相关的标准监督企业执行 。一般过对大米质量指标、卫生指标的检测合格后方能食用 。国家标准规定黄粒米不得大于2%,黄曲霉毒素B1不得大于10PPb(即:一亿分之一),但对于含黄曲霉毒素浓度较低的粮食和食品无法进行控制 。所以当大米进入市场,大部分都是合格的,不过还是要提防那些不法商贩的不良行为 。
在买大米时识别黄大米,只要记住两招就OK了 , 这就是颜色和气味 。
1.颜色:米粒暗淡无光,表面呈黄色,或有白道沟腹,发脆,易断;
2.气味:有霉味,硬度低 。符合这两个特点的都是黄大米 , 都是不合格的食品 。
在酒店饭桌上的黄大米,又如何识别呢?若是黄大米的,其蒸煮后黏度?。?食用时口味寡淡,有霉味,口感粗糙 。
提示:
医学专家指出,食用“致癌大米”虽然其一次性的毒性没有这么大 , 但长期食用将无疑会致癌 。因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生物致癌物,试验表明,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所以别忽视了身边的隐患食物 。

“黄大米”惹来了肝癌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