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胃痛

【11 胃痛】

11 胃痛

文章插图

【转归预后】
病之初多属实证 , 表现为寒凝、食积、气滞之候;病情发展 , 寒邪郁久化热,或食积日久,蕴生湿热,或气郁日久化火,气滞而致血瘀,可出现寒热互结等复杂证候;且日久耗伤正气,则可由实转虚,而转为阳虚、阴虚,或转为虚劳之证 。某些病例尚可因气滞血瘀,瘀久生痰,痰瘀互结,内生积块;或因血热妄行,久瘀伤络,或脾不统血,引起吐血、便血等 , 皆属胃痛的常见转归 。胃痛预后一般较好,实证治疗较易,邪气去则胃气安;虚实并见者则治疗难度较大 , 且经常反复发作 。若影响进食,化源不足 , 则正气日衰,形体消瘦 。若伴有吐血、便血,量大难止,兼见大汗淋漓,四肢不温 , 脉微欲绝者,为气随血脱的危急之候 , 如不及时救治,亦可危及生命 。
【预防与调摄】
对胃脘痛患者,要重视生活调摄,尤其是饮食与精神方面的调摄 。饮食以少食多餐,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原则,不宜饮酒及过食生冷、辛辣食物,切忌粗硬饮食,暴饮暴食 , 或饥饱无常;应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忧思恼怒及情绪紧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 病情较重时,需适当休息,这样可减轻胃痛和减少胃痛发作,进而达到预防胃痛的目的 。
【结语】
胃痛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 。需与痞满、心痛、胁痛等相鉴别 。本病常由外感寒邪,饮食伤胃,情志不遂,脾胃虚弱,以及气滞、瘀血、痰饮等病因所致,可一种病因单独致病 , 也可多种病因共同致病 。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与胆肾也有关 。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 , 胃络瘀阻,胃失所养 , 不通则痛 。本病之初病机较单纯,多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等,属实证;久则常由实转虚,而见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属虚证 。也有起病即见脾胃虚寒者,也属虚证 。病久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以及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可以形成寒热虚实并见的复杂证候 。辨证方面以辨寒、热、虚、实,以及在气、在血为要点,治法上常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 。应遵叶天士“远刚用柔”和“忌刚用柔”之说,理气不可损伤胃阴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转归主要有胃脘积块和便血、吐血等 。对胃痛患者,要特别强调饮食和精神方面的调摄 , 它是治疗及预防不可或缺的措施 。

11 胃痛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