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

文章插图

血小板减少症的概述
1、定义
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减少(采用血小板直接计数法时低于10^10/L)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血小板<50×10^9/L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10×10^9/L时则有极高度危险性 。

2、别称
血小板减少
3、发病部位
血液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6、科室
血液科
血小板减少症的典型症状
1、血小板减少症的典型症状
皮肤出血
出血点、紫癜、淤斑 。
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在正常人及牙科疾病中常见,因此,反复牙龈出血或出血后止血困难常提示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 。
口腔黏膜血疱 。
鼻衄
正常人亦可偶尔发生鼻衄,但鼻衄合并其他出血症状时常提示出血性疾病 。
关节出血、肌肉及深部组织血肿
单纯血小板减少引发关节、肌肉出血少见 。
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便血、黑便等 。
泌尿道出血
可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
月经过多 。
视网膜出血 。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较少发生,但却是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 。
拔牙或手术后出血 。
伤口出血时间延长 。
2、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类

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病机
1、血小板生成不足:
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时,或者由于某些毒物或药物如苯、二甲苯、环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骨髓内巨核细胞的增殖或生长成熟发生障碍,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数量减少 。
2、血小板破坏过多:
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氯霉素、安基比林等的作用或感染时,通过免疫机制,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数量减少 。还可见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HIV-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
3、血小板分布异常: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脾机能亢进或脾肿大时,血小板在脾内阻留过多,致使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 。

血小板减少症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及便常规检查等 。
【血小板减少症】一般症状是皮下及黏膜出血,如皮肤淤斑、紫癜、口鼻腔及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危及生命,长期出血易引起贫血 。

血小板减少症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