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的由来和习俗 雨水节气的由来与风俗

导语:雨水轻轻柔柔,汇成细细暖流,淅淅沥沥飘落,清清爽爽润物,滋养大地无声 。那么,雨水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雨水节气的由来与风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水的由来和习俗
雨水的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 , 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意思是说 , 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
雨水的习俗
回娘屋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 。民间到了雨水节 , 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
撞拜寄
在川西民间,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 。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满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 。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 , 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 。
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 , 撞着谁就是谁 。“撞拜寄”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的成长 。
雨水节气的养生小知识
在饮食调理上,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药、芋头、藕、萝卜和甘蔗等 。
“调养脾胃”是关键 。精神调摄: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劳逸结合 。即顺应自然,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
春时宜食米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 , 还能补脾养胃、去浊生清;多食祛湿食物——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要多吃这类食物 。
雨水节气的农谚有哪些
雨水日晴 , 春雨发得早 。(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湘)
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湘)
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 。(赣)
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赣)
雨水明 , 晴 。(湘)
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浙)
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 。(苏)
【雨水的由来和习俗 雨水节气的由来与风俗】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湘)
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桂)
开门见雨饭前雨 , 关门见雨一夜雨 。(浙)
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湘)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苏、浙)
雨滴黄昏头 , 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行人不要走 。(赣)
雨打夜,落一夜 。(浙)
夜雨三日雨 。(浙)
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吉)
雨下黄昏头 , 明天是个大日头 。(陕)
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赣)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 。
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桂)
暖雨水,冷惊蛰,暖 。(桂)
雨水前雷,雨雪霏霏 。(苏)
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旱;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湘)

雨水的由来和习俗 雨水节气的由来与风俗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