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顶穴


后顶穴

文章插图

后顶穴的概述
1、定义
后顶为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交冲 。属督脉 。后即后方,顶即头顶,此穴在头顶之后方,故名后顶 。后顶穴主要治疗头目及神志等疾患:如头昏目眩,癫痫及头项强急,历节汗出,烦心,头痛,眩晕,癫狂痫,头顶痛,颈项强痛,风眩目眩,癫狂,痫证,瘛疭,目视不明,外感热病,咽喉疼痛,目眩,失眠,癔病,现代又用以治疗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精神病,颈项肌肉痉挛,精神分裂症等 。

2、别名
交冲(《针灸甲乙经》) 。
3、出处
《针灸甲乙经》:后顶,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脉气所发 。
4、主治疾病
后顶穴主要治疗头目及神志等疾患:如头昏目眩、癫痫及头项强急、历节汗出、烦心等 。现代多用以治疗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精神病等 。
后顶穴主治头痛,目眩,失眠,癫狂,癫痫等 。
头痛,项强,眩晕,偏头痛,癫狂,痫症,神经性头痛,颈项肌肉痉挛,精神分裂症,癔病 。

5、穴位解析
后顶为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别名交冲 。属督脉 。后即后方,顶即头顶,此穴在头顶之后方,故名后顶 。
后顶 。后,指本穴所处之位为头之后部 。顶,挤顶也 。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 。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阳热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冷缩并循督脉下行,本穴如同有挤顶督脉气血上行的作用,故名 。
交冲 。交,交会也 。冲,冲撞也 。交冲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交会并相互冲撞 。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不能全部循督脉上行,上行至本穴的气血如同在穴内相互冲撞一般,故名交冲 。

后顶穴的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伏,在后发际中点上5.5寸;或当前、后发际连线中点向后0.5寸取穴 。
后顶穴位于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 。正坐或俯伏取穴 。
正坐或俯伏坐位,后正中线上,当前、后发际连线的中点向后0.5寸取穴 。
快速取穴:正坐或俯卧,在后正中线上,前、后发际之间的中点即是后顶穴 。
后顶穴的解剖位置
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
后顶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 。布有枕大神经及枕动、静脉和颞浅动、静脉的吻合网 。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 。
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左右枕动、静脉分支 。
后顶穴的疗法
【针刺方法】后顶穴,沿皮刺0.5-0.8寸 。
【艾灸方法】后顶穴,艾条灸5-10分钟 。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后顶穴并做环状运动,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2分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 。
后顶穴的配伍
后顶穴配百会、前顶、太冲治巅顶痛 。
后顶穴配百会、合谷治头项俱痛 。
后顶穴配丰隆、人中、内关、风池、中脘治癫、狂、痫症 。
后顶配涌泉,有滋阴降火的作用,主治眩晕 。
后顶配外丘,有疏经通络的作用 。治颈项痛、恶风寒 。
后顶配腰奇、液门、大椎、阳辅,治癫痫 。
后顶配太阳、百会、合谷,治头痛 。
后顶配中脘、太阳,治眩晕 。
后顶穴的功效与作用
后顶穴功效:降浊升清,后顶穴有清头明目,安神定志,醒神安神、熄风止痉的作用 。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风眩目眩,颅上痛,后顶主之 。癫疾瘛疭,狂走,颈项痛,后顶主之 。
【后顶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颈项恶风寒,目眩,头偏痛 。

后顶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