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

文章插图

妊娠期高血压的概述
1、定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 。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7%~12% 。本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2、症状部位
全身
3、症状科室
妇产科
4、常见病因
遗传,免疫适应不良,胎盘缺血,氧化应激
妊娠期高血压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有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 。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能够解释所有子痫前期发病的病因和机制 。
1、遗传易感性学说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
2、免疫适应不良学说
子痫前期被认为可能是母体的免疫系统对滋养层父系来源的抗原异常反应的结果 。
3、胎盘缺血学说 。
4、氧化应激学说 。
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
妊娠期高血压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妊娠期高血压的检查方法
血液检查 。
肝肾功能
【妊娠期高血压】尿素氮(BUN)>5.36mmol/L为肾功能轻度受损害 。肌酐<88.4μmol/L 。
尿液检查
尿比重、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眼底检查
妊高征时动静脉比例增大,可变为1∶2、1∶3或1∶4,严重者可出现视网膜水肿,絮状渗出,散在出血点或火焰状出血 。
损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
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
其他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CT或MRI、胎心监护、胎盘功能和胎儿成熟度检查 。
2、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鉴别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诊断已有明确的和被广泛接受的标准 。按发病基础、脏器损害程度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五类,即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 。
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首次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 。尿蛋白阴性 。产后方可确诊 。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
子痫前期
轻度: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蛋白尿≥0.3g/24小时或随机尿蛋白≥(+)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出现下述任一不良情况可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蛋白尿≥2.0g/24小时或随机蛋白尿≥(++);血清肌酐≥1.2mg/dL除非已知之前就已升高;血小板<100×109/L;微血管病性溶血—LDH升高;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ALT或AS;,持续头痛或其他大脑或视觉障碍;持续上腹部疼痛 。
子痫
子痫前期妇女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妊娠前BP≥140/90mmHg或妊娠20周之前不是因为妊娠期滋养细胞疾病而诊断为高血压,或高血压在妊娠20周之后诊断并一直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妊娠20周之前没有蛋白尿的高血压妇女新出现蛋白尿≥300mg/24h,妊娠20周之前有高血压和蛋白尿的孕妇出现蛋白尿或血压的突然增加,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 。

妊娠期高血压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