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伤寒

文章插图

伤寒的概述
1、定义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

2、别称
肠热病
3、发病部位
全身
4、传染性
有传染性
5、高发人群
所有人
6、科室
感染科
伤寒的典型症状
1、伤寒的典型症状
典型患者临床表现可分为4期:
1.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 。病多缓起,体温呈阶梯状上升,于5~7日达39、5℃或以上,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 。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 。
1.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其主要表现如下:
高热 。体温转为稽留高热,一般持续约半个月,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长达1~2月 。近年来,由于早期不规律使用抗生素或激素,使得弛张热及不规则热型增多 。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 。重者可有谵妄、抓空、昏迷 。合并虚性脑膜炎时,可出现脑膜刺激症 。
皮疹 。约半数患者在病程第一周末于前胸、腹部出现淡红色丘疹(玫瑰疹),直径达2~4mm,压之退色,散在分布,量少,一般仅数个至十数个,多在2~4日内消退 。
相对缓脉 。20~73%的患者体温高而脉率相对缓慢,部分患者尚可出现重脉 。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 。
肝脾肿大 。半数以上病人于起病1周前后脾脏肿大,质软;部分患者肝脏亦肿大,且可伴ALT升高,个别病人出现黄疸 。
消化系统症状 。腹胀、腹部不适、右下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 。
1.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 。体温开始波动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脾脏开始回缩 。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
1.4、恢复期
相当于病程第4周末开始 。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常旺盛,但体质虚弱,一般约需1个月方全康复 。
2、伤寒的分类
2.1、轻型
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2周内痊愈 。多见于发病前曾接受伤寒菌苗注射或发病初期已应用过有效抗菌药物治疗者,在儿童病例中亦非少见 。由于病情轻,症状不典型,易致漏诊或误诊 。
2.2、暴发型
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有畏寒,高热,腹痛,腹泻,中毒性脑病,心肌炎,肝炎,肠麻痹,休克等表现 。常有显着皮疹,也可并发DIC 。
2.3、迁延型
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发热持续不退,可达45~60天之久 。伴有慢性血吸虫病的伤寒患者常属此型 。伤寒合并血吸虫病时,起病多急,发热常为弛张型或间歇型,肝脾肿大较着,嗜酸粒细胞在发热期及极期显着减少或消失,热退后回升,常超过正常值,热程可迁延1~2月 。
2.4、小儿伤寒
一般年龄越大,临床表现越似于成人,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
学龄期儿童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多属轻型 。常急性起病,有持续发热,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表情淡漠,嗜睡,烦躁鼻衄,舌苔厚,腹胀及肝脾肿大等,而缓脉及玫瑰疹少见,白细胞计数常不减少 。病程较短,有时仅2~3周即自然痊愈 。由于肠道病变轻,故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也较少 。
婴幼儿伤寒常不典型,病程亦轻重 。起病急,伴有呕吐,惊厥,不规则高热,脉快,腹胀,腹泻等 。玫瑰疹少见,白细胞计数常增多,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颇为常见 。
2.5、老年伤寒
【伤寒】体温多不高,症状多不典型,虚弱现象明显;易并发支气管肺炎与心功能不全,常有持续的肠功能紊乱和记忆力减退,病程迁延,恢复不易,病死率较高 。

伤寒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