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枢穴


五枢穴

文章插图

五枢穴的概述
1、定义
五枢穴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
2、别名
五枢穴 。
3、出处
《针灸甲乙经》:五枢,在带脉下三寸,一曰在水道旁一寸五分 。
4、主治疾病
五枢穴主治腰腹、前阴等疾患:如男子寒疝,妇人带下,腹胀腹痛,腰脊酸痛,痃癖,便秘,瘛疭,腹痛,疝气,带下,阴挺,月经不调,现代又多用五枢穴治疗子宫下垂,子宫内膜炎,睾丸炎,小腹痛,腰髋痛,子宫脱垂,阴道炎,疝痛,腰痛等 。
五枢穴主治腰腹、前阴等疾患:如男子寒疝、妇人带下、腹胀腹痛、腰脊酸痛、痃癖、便秘、瘛疭等 。
五枢穴主治腹痛、疝气、带下、便秘、阴挺 。
五枢穴主治带下,月经不调,阴挺;腹痛,便秘,疝气 。
现代又多用五枢穴治疗子宫下垂、子宫内膜炎、睾丸炎等 。
五枢穴主治小腹痛,腰髋痛,带下,疝气;以及子宫脱垂等 。
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阴道炎;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疝痛,睾丸炎;
其它:腰痛,便秘 。

5、穴位解析
经穴名 。出《灵枢.本输》 。属足少阳胆经 。五行属水,胆经荥穴 。
穴位含义: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 。
侠溪 。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 。溪,地部流行的经水 。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 。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 。
胆经荥 。荥,极小的水流也 。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胆经荥穴 。
本穴属水 。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吸热蒸发,蒸发天部的水气表现出肾气的寒冷收引特征,故其属水 。
五枢穴的取穴方法
侧卧位,在腹侧髂前上棘之前0.5寸,约平脐下3寸处取穴 。
五枢穴位于下腹部,横平脐下3寸,髂前上棘内侧 。仰卧取穴 。
侧卧或仰卧位,在髂前上棘之前0.5寸,横平脐下3寸处取穴;或带脉下3寸处,横平关元取穴 。
快速取穴:从肚脐向下4横指处作水平线,与髂前上棘相交处即是五枢穴 。
【五枢穴】
五枢穴的解剖位置
五枢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 。有旋髂浅深动、静脉 。分布着髂腹下神经 。皮肤由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 。皮下组织内有腹壁浅动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以及旋髂浅动脉旋髂深动脉,动脉外上方斜行,分布于髂前上棘内上方深层肌 。腹腔内相对应器官,右侧有盲肠、升结肠、阑尾;左侧有降结肠、乙状结肠等 。
五枢穴的疗法
【针刺五枢穴的方法】
五枢穴向外阴部斜刺1.0-1.5寸,酸胀扩散至耻骨联合及外阴部;五枢穴直刺0.8-1.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腹股沟部 。
【艾灸五枢穴的方法】
五枢穴艾条灸10-20分钟,五枢穴艾炷灸3-5壮 。
五枢穴的配伍
五枢配气海、三阴交,有调气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少腹痛 。
五枢配太冲、曲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
五枢配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治少腹痛 。
五枢配大敦、行间、太冲、曲泉,治疝气 。
五枢配百会、关元、归来、气海,治阴挺 。

五枢穴的功效与作用
五枢穴具有调经止带,调理下焦的功效 。
五枢穴有强腰益肾,疏肝调经的作用 。
五枢穴系胆经与带脉之会,有温补下焦之功,故治寒疝、卵缩、小腹痛、里急、瘛疭、女子带下,以其涉及带脉也 。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王注: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
《针灸甲乙经》:男子阴疝,两丸上下,小腹痛,五枢主之 。妇人下赤白,里急瘛疭,五枢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主阴疝,两丸上下,少腹痛 。
《针灸大成》:主痃癖,膀胱气攻两胁,男子寒疝,阴卵上入小腹痛,妇人赤白带下,里急瘛疭 。
《玉龙歌》:五枢亦治腰间痛,得穴方知疾顿轻 。

五枢穴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