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腹部症状表现早

【肺吸虫病腹部症状表现早】

肺吸虫病腹部症状表现早

文章插图
导读: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时首先出现腹部症状,如腹痛、腹泻等,继之出现肺部症状 , 如咳嗽、胸痛、咯血痰等;四川肺吸虫肺部症状轻,但亦常有胸膜炎表现 。脑症出现较迟,最常见的症候为头痛、抽搐 , 肢体运动障碍 。……
肺吸虫病又称并殖肺吸虫?。刹⒅澄嬉?,因其成虫雌雄生殖器官并列而得名,已知虫种50种左右 , 我国以卫氏和斯氏(四川)并殖吸虫为主要致病虫种,蟹和蜊蛄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 。流行区居民常因食生或半熟含有囊蚴的溪蟹河蟹、蜊蛄或生饮疫水而感染 。卫氏并殖吸虫主要流行于浙江及东北各省 , 尤以辽宁省发病率高,流行区居民有吃生蜊蛄的习惯;斯氏并殖吸虫主要流行于四川、陕西等地 。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经口进入终宿主的消化道,幼虫在小肠中脱囊而出,穿越肠壁进入腹腔后沿肝脏上行 , 穿过膈肌达胸腔,主要在肺内寄生发育成熟并产卵,破坏肺组织形成囊肿、肉芽肿,引起发热,咳嗽 , 胸痛 , 咳铁锈色痰,在病灶与小支气管相通后虫卵随痰排出,或被吞食至消化道后随粪便外排 。病人、病兽、病畜是传染源 。斯氏(四川)并殖吸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人体可被其感染但不能成为传染源,病兽、病畜是传染源 。幼虫不在肺内定居 , 故肺部症状轻微,多仅有胸膜炎改变 。幼虫在体内各脏器间游走,造成严重组织损伤、破坏并引起过敏反应,常侵犯肝脏和皮肤,游走性皮下包块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占本型病例的50%~80%,偶有从皮下包块中爬出吸虫者 。并殖吸虫引起的组织病变是由虫体游走引起的机械必损伤、虫体代谢产物刺激及虫卵大量沉积导致异物反应造成 。
【发病机制与病理】卫氏及四川并殖吸虫脑损伤是由于虫体沿纵隔经颈动脉周围的软组织向上移行进入颅腔 , 脑肺吸虫病小儿较成人多见 , 可能与虫体在小儿体内移行至颈部距离较近及颈动脉周围软组织比较疏松易于穿行有关 。吸虫首先至颅中凹,侵犯颞叶内侧面的底部,而后再累及顶叶、额叶、白质、内囊、基底节、侧脑室等处,亦可穿越侧脑室和胼胝体到达对侧大脑半球 。病变分3期:①组织破坏期,虫体入侵后在脑组织中移行造成隧道状损伤出血,虫体停留后破坏脑组织形成穴窟状病灶,此时周围脑组织反应尚不明显;②肉芽肿或囊肿期,穴窟病变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 组织坏死液化,其内含夏科一雷登结晶,周围为肉芽组织及纤维囊壁形成囊肿、肉芽组织,内有大量虫卵并可找到成虫 。虫体有游走的习性,常从囊肿内游走到周围脑组织 , 形成新囊肿 。诸囊肿间有遂道相通,形成多房性囊肿;③纤维疤痕期 , 在虫体死亡或游走他处后,囊肿内容物逐渐吸收,虫卵死亡钙化,囊壁增厚纤维化 。
【临床表现】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时首先出现腹部症状 , 如腹痛、腹泻等,继之出现肺部症状,如咳嗽、胸痛、咯血痰等;四川肺吸虫肺部症状轻,但亦常有胸膜炎表现 。脑症出现较迟,最常见的症候为头痛、抽搐,肢体运动障碍 。
1、脑膜炎型 急性起病 , 发热,头痛,呕吐,程度不等的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面瘫,肢瘫 。病程中可有明显的间歇期,若头痛缓解则病情好转,若头痛加重,则其他症状加重,体征又明显 。脑脊液压力高,白细胞及蛋白增高,以单核细胞为主,尤以嗜酸粒细胞增高明显 。有时可查到虫卵 。病情时轻时重 , 可能与虫体入颅后在脑内移行,不断建立新穴窟有关 。
2、癫痫型 部分患儿先有头痛及抽搐发作,癫痫发作多为部分运动性发作,也可有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或感觉性发作 。
3、脑瘤型 除头痛,恶心,呕吐等一般颅内压增高症状外,尚可有肢体运动障碍及颅神经损害等定位体征,可出现视乳头水肿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及蛋白可轻度增高 。此型约相当于虫体脑内时间较长,形成较大的多房性囊肿肉芽肿 。
4、单纯头痛型 小儿及成人均有多例报告,表现为阵发性头痛 , 轻重不等,疼痛性质可为钝痛、剧痛或搏动性痛 。有的病例先有头昏、烦躁进而头痛难忍,半数伴呕吐、持续时间不定,10余分钟至数小时不等,钝痛可持续数天至半月 。
5、精神障碍型 表现为智能减退 , 记忆力差及各种精神症状,见于病变晚期纤维化阶段 。
6、脊髓型 出现脊髓压迫症
7、其他 小儿有肺吸虫病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
【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流行病学史,先有肺部症状而后出现脑症,实验室检查支持肺吸虫病诊断,痰、胸水、胃液、粪便、脑脊液中找到肺吸虫虫卵,或皮下结节、包块内找到幼虫、成虫或虫卵,(卫氏)肺吸虫皮内试验阳性 。
本病应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脑脓肿、脑肿瘤、脑血吸虫病、脑囊虫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蛛网下腔出血鉴别 。

肺吸虫病腹部症状表现早的详细内容就为您分享到这里,【精彩生活】jing111.com小编为您精选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